任伯年反反复覆画钟馗,画了很多遍。笔者见过的真迹,已逾十幅;但其笔下形象构思各不相同:有手指揪起小妖而令旁边鬼怪目瞪口呆者,有脚踩妖魔却漫不经意者,有背手持剑四顾而四周邪魔销声匿迹者,也有嘴衔利剑而群妖辟易者,各幅钟馗之眼神、手势、细部、表情迥异,但皆甚传神,就像同一主题加以“变奏”;但不是重复或抄袭自己。他能够取白描人物大师陈洪绶的长处,而且线条勾勒另创一格;与晚清另一喜欢画钟馗的王震(王一亭)风格迥异。
然而海派的出现,切切实实地激发了现代艺术市场的形成。“市场口味”,这个一直以来被享有祖传田产或官奉利禄等经济来源的文人画家所忽视的存在,逐渐成为衡量艺术家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而建立在功利基础上的审美导向,则成为影响艺术家绘画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近现代艺术史上的首批职业画家,任伯年及其他几位当时活跃在广州的艺术家,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并因此而吸引了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前来拜师学艺。在当今艺术市场上最受关注的近现代名家如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黄宾虹、陆俨少、潘天寿、李可染等均与海派有过紧密联系,有些甚至被纳入广义的海派艺术家之列。
市场近几年任伯年字画拍卖成交记录:
任伯年1884年作孙司空----成交价:RMB151.20万----成交日期:2010年11月13日
任伯年1872年作颜鲁公----成交价:RMB494.50万----成交日期:2012年7月7日
任伯年添筹图立轴----成交价:RMB287.50万----成交日期:2014年6月2日
任颐壬午(1882年)作----成交价:RMB76.16万----成交日期:2010年5月15日
任颐公孙大娘舞剑图立轴----成交价:HKD242.00万----成交日期:2011年11月29日
任颐同治乙丑(1865年----成交价:RMB115.00万----成交日期:2014年5月19日
任伯年近现代人物----成交价:HKD440.00万----成交日期:2017年11月8日
任伯年松鹤图----成交价:RMB134.40万----成交日期:2010年12月26日
任伯年1878年作花鸟立----成交价:RMB115.00万----成交日期:2013年12月1日
任伯年1882年作苏武牧----成交价:RMB149.50万----成交日期:2016年6月25日
任伯年1887年作花鸟集----成交价:RMB202.72万----成交日期:2008年5月30日
任伯年1884年作春意逍----成交价:RMB683.20万----成交日期:2010年11月3日
任伯年1883年作终南进----成交价:RMB92.00万----成交日期:2017年5月5日
2018年任伯年字画保真私下交易价格
任伯年精品集,工笔重彩是中国民间年画、漆画、壁画中的一个重要传统,任伯年把这一传统在《群仙祝寿图》中作了充分的发挥和运用,并适当处理画面中的远近透视和光色明暗关系,使得《群仙祝寿图》与一般的国画作品相比亦有很多不同之处。从《群仙祝寿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任伯年早期的人物画中的“钉头描”的特点:由于钩线甚工,但出锋过猛,使线条出现“钉头”的痕迹,影响了线条的含蕴之美。
新中国的成立,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亟需建立一个新的体制,而艺术作为时代精神的一个写照,也自然而然地映射出当时的社会面貌。新时代所推崇的艺术家如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等,几乎都以描绘平民阶层的生活趣味和歌颂祖国大好河山为主要题材,得到了大众的广泛接受和认可,逐渐成为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艺术家。与时代气息贴近的作品的价格也自然水涨船高,2013年齐白石、徐悲鸿和李可染作品的平均平尺拍卖价格高达75万、95万和99万;而任伯年的平均平尺单价仅为17万左右,而吴昌硕和赵之谦的价格在的年份也只是在20-30万左右(数据取自25家样本拍卖行的拍卖纪录)。
任伯年字画拍卖价格,时至今日,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海派绘画似乎只是百年前,广州都市繁荣期的一个文化符号。生活在清末民初的近代海派画家如赵之谦、吴昌硕、任伯年等,他们的艺术不可避免地带有旧时代文人的气质特性,与现今的生活环境有较大差异,他们的艺术造诣不容易被现代的藏家所理解,于是价格水平也很难与带有浓重现代气息的艺术家们相匹敌。如今在市场价格的决定因素中知名度的作用显然要高于学术地位,而市场知名度的形成则是依靠天价拍品的产生和媒体对此的宣传,还有不可忽视的政治宣传的推动作用。更有甚者,即便是开展学术研究,有的时候,其出发点也褪变为为艺术商人牟利的包装手段。从一个时代的艺术市场走向和收藏特征,可以很好地总结和分析出社会主流的审美取向和文化诉求。这便是艺术市场分析的深层涵义所在,如果只是把市场分析简单地理解为指导投资客购买艺术品的工具,那就有些只闻其表而不明就里了。
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回顾和梳理当年最热销的画家之一任伯年所经历的市场演变,不仅有助于艺术市场研究理论的建立,也能够对理解近现代乃至当代中国画坛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在任伯年生活的海派时期,虽然士大夫文人阶层已近瓦解,但是他们所传承的中国传统审美标准,依然主导着对中国画的价值评定权。海派画家群体的出现将市场因素带入绘画,为迎合客户的审美趣味而创作,这在当时并未被文化精英阶层所认可。海派一词出现之初带有一定的讥讽之意,当年对任伯年的批评,既有在笔墨层面,对其“钉头鼠尾”线条的嘲讽,也有在精神层面对他流于“媚俗”的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