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布币,保留着其作为工具的容貌,留有装柄的的銎,原始而厚重,故称为空首布;厥后逐渐减轻,变薄,变小,币身完全成为片状,称为平首布。平首布上面通常铸有地名或纪重的文字。厥后王莽的新朝亦曾造布币。
现在发现的“三孔布”或许有三十余种,实物除博物馆藏品外目,大多流失外洋。而拥有一枚撒播有序的“三孔布”,也就意味着能称得上古钱币珍藏家。这枚面文为“武阳”古地名的大型“三孔布”,是现在发现的惟一孤品,其学术价值极高,对于研究“三孔布”铸期以及考证衡制演变和地理位置变迁等有着十分主要的意义。
近几年藏品三孔布币拍卖记录:
战国三孔布币1枚(8g)---估价180.00到180.00万---拍卖日期:2015年12月22日
三孔布币---估价360.00到360.00万---拍卖日期:2018年6月27日
三孔布币---估价260.00到260.00万---拍卖日期:2018年5月20日
三孔布币---估价280.00到280.00万---拍卖日期:2018年1月31日
三孔布币---估价192.00到384.00万---拍卖日期:2018年1月17日
三孔布币(一枚)---估价78.00到78.00万---拍卖日期:2017年12月19日
齐国三孔布币---估价310.00到310.00万---拍卖日期:2017年10月31日
三孔布币---估价180.00到180.00万---拍卖日期:2016年1月26日
齐国三孔布币---估价310.00到310.00万---拍卖日期:2017年10月31日
三孔布币---估价220.00到440.00万---拍卖日期:2016年12月15日
2018年三孔布币真的值钱吗
三孔布币图片及价格,三孔布因形制特殊,存量极稀,是先秦钱币中最富神秘色彩的一类,现在已发现的品种除“牟”字(包罗大、小二型)已过10枚外,其余均在10枚以内,不少是仅见的孤品,其珍藏价值自不待言,2010年嘉德春拍一枚“武阳”背“两”三孔布,仅见品,成交价格为352.8万元,至今是古钱币拍卖的纪录。
由于三孔布出土少少和史载阀略的限制,前人对三孔布的研究考证一直未获大的希望、解放后,特殊是近几年来,随着三孔布的零星出土和发现,许多专家、学者对三孔布举行较深入的研究、但仍众说纷坛,莫衷一是,逐渐形成三家之说、即三孔布秦国说、赵国说和中山国说。凭证对三孔布面文的考证,笔者更倾向于赵国说,但孰是孰非,现在尚无定论,尚有待进一步的考证与研究。
战国三孔布,布币是中国古代钱币,因形状似铲,又称铲布。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流通于中原诸国的铲状铜币。铲状工具曾是民间交易的前言,故最早泛起的铸币铸成铲状。布本为麻布之意,麻布也是交易前言之一。当铜币泛起后,人们因受恒久习惯的影响,仍称铜钱为布。但前人也有的以为布即钱镈之镈的同音字。布币分空首布清静首布。南宋时洪遵《泉志》已著录有平首布,而确定空首布为钱币的始于清人。从嘉庆、道光时,有的古钱学家已指出布币上的地名属于周的列国时期,从而否认了有些人以为是三皇五帝时期遗物的错误说法。
大唐西市博物馆藏有一枚珍贵的战国晚期的三孔布,长7.4厘米,宽3.5厘米,这种布币铸量少少,流通区域狭窄,故很难发现,极为珍罕。三孔布是战国晚期流通于赵国及原中山国地域的钱币(即今河北省及周边部分地域,邯郸为赵国国都)。该币形制特殊,为圆首、圆肩、圆裆、圆足,并有显着外廓,首部及两足皆有一圆形有廓穿孔,故名三孔布,是我国最早的带有纪重或纪值铭文(铢或两)的钱币,对后世影响很大。该币按背文分巨细二等,形制和纹饰相同,均为正面模铸地名,反面腹部模铸纪重和纪值文字,大者背文“两”,小者背文“十二朱”。朱者,铢也。《孙子算经》载:“称之所起,起于黍,十黍为一累,十累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十二朱既为半两。面文有二十余种,经考证多为赵国地名。
上海凡阳文化发展中心主营业务为:工艺礼品,纪念收藏品,古玩收藏品。立足本地,着眼未来,稳步发展,不断迈向全国,致力于为公众提供可靠、深受信赖的产品和服务
是一家重发展、重质量的企业。一直以稳定可靠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经营信誉,取得了广大客户的信任,紧随市场发展趋势,不断地开发新产品,以满足广大客户新需求。所有的产品均已于通过内部质量标准。竭诚欢迎广大的新、老客户来电洽谈合作!
是从事古玩艺术品鉴定评估、征集、大型国际展览、保管、交流的大型交易平台和展览中心。
上海凡阳文化发展中心是一家综合性文化艺术交流企业。常年征集书画、书法、古字画、油画、古籍文献古玉翡翠杂项佛像田黄珠宝锺表邮品钱币等。
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展,公司已进入国际市场,在国内外拥有一批稳定、精锐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