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世宁(GiuseppeCastiglione16),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意大利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为清代宫廷十大画家之一,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经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50多年,并参加了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极大地影响了康熙之后的清代宫廷绘画和审美趣味。主要作品有《十骏犬图》《百骏图》《乾隆大阅图》《瑞谷图》《花鸟图》《百子图》等。
犹记得2000年的一天,香港佳士得拍卖公司进行着一场艺术品常规拍卖。有一件显然不被拍卖公司看好的古旧的绘画作品以无底价的形式起拍——所谓无底价,往往就是100元起拍,不超过1000元。轮到这件绘画作品,拍卖师不紧不慢地报出了拍品号,接着是惯有的阶梯叫价000……”当报价到五六千元时,突然有人跳高喊价:“10万!”其势必得。现场响起了一片掌声。拍卖师兴奋地举起红木小木槌,正想锁定这个意想不到的“理想”价位,现场又有人举牌了,接着号牌此起彼伏,竞价很快进入了白热化。最终在1764万元定格,超出底价万倍以上!
市场近几年郎世宁字画拍卖成交记录:
郎世宁天马图手卷----成交价:RMB230.00万----成交日期:2013年12月19日
郎世宁(款)瑶天环佩图手----成交价:RMB86.24万----成交日期:2010年3月22日
郎士宁春苑旅獒图(一件)----成交价:RMB161.00万----成交日期:2011年8月26日
郎世宁(款)花鸟画----成交价:HKD880.00万----成交日期:2018年5月23日
金昆郎世宁等御制《大阅第----成交价:HKD6786.00万----成交日期:2008年10月8日
郎世宁金廷标火鸡图镜心----成交价:RMB7130.00万----成交日期:2017年12月17日
郎世宁1739年作八骏图----成交价:RMB1661.00万----成交日期:2006年4月12日
郎世宁百骏图手卷----成交价:RMB94.30万----成交日期:2011年12月6日
郎世宁叫月鸣雷图立轴----成交价:RMB943.00万----成交日期:2014年12月26日
郎世宁秋林群鹿图立轴----成交价:HKD2028.00万----成交日期:2005年5月30日
郎世宁南巡纪游图卷手卷----成交价:RMB575.00万----成交日期:2011年12月6日
郎世宁狩猎图镜框----成交价:RMB53.76万----成交日期:2011年6月16日
郎世宁高宗纯皇帝春原受贡----成交价:HKD70.20万----成交日期:1999年4月25日
郎世宁字画价格怎么样
郎世宁字画收购,郎世宁的传世作品不是很多。有落款与不落款两种。落款的基本上都带有一个臣字(人们习惯称作臣字款)。这样的作品存世量大约在六七十幅,不落款的也仅有几十幅。这些作品主要收藏于广州故宫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馆、广州博物馆、江西博物馆和沈阳故宫。此外,美国克里夫兰博物馆和德国柏林东亚美术馆也有个别收藏。民间真迹极少,赝品却很多,其仿品不仅出现在宣纸上,还大批出现在瓷板上,这应当引起藏家的警惕。
郎世宁的绘画作品比较好鉴定。在康雍乾之时他的画风很独特,这种画风融中西画法为一炉,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画种,有人将其称作为郎世宁新体画。这种画风让人耳目一新,笔墨纸砚都是中国的,但造型的准确、物象的比例、焦点透视、色彩的冷暖明暗如同西画。这种画风除了郎世宁以外,能在画纸上体现的还有郎世宁的学生,但学生的成就与郎世宁拉开了很大距离,比较容易辨别。近现代人都有仿郎世宁的,但仿得水平都不是很高。
清朝宫廷画师,除此以外,“攻玉山房藏明式家具”38件拍品也已经全数拍出,约90%超越高估价,总成交额为2亿6,000万港元/3,300万美元。“攻玉山房藏明式家具”专场成交拍品为明末黄花梨插肩榫绿纹石酒桌,以2,528万港元/320万美元成交。
郎世宁是一位绘画高手,也是一位传教士。康熙54年,他以传教士的身份远渡重洋来到了强盛富饶的中国。康熙皇帝是位开明的君主,有着海纳百川的胸怀。但对天主教不以为然,认为天主教与中国的文化格格不入。然而,他对郎世宁的绘画技艺倒是十分欣赏。当时的西方油画特别具象,非常讲究明暗、色彩、透视,对对象的描摹十分准确。这些特点,在当时还没有照相机的时代显得特别难能可贵。不久后,康熙便将郎世宁安排进了如意宫(当时一些优秀的宫廷画家创作、生活的地方)。康熙皇帝不喜欢油画,他让郎世宁学习中国画,并将西画的技艺融入到中国画之中。
油画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层层叠叠,反复涂抹,不满意的地方还可以用铲刀刮去重画。中国画就不然,讲究下笔定乾坤。如有一笔犹豫、软弱,整幅作品就有可能失败。郎世宁不负厚望,数年后终于熟练掌握了中国画的老辣的用笔技巧,但造型、明暗、色彩、透视仍犹如西画。他很好地将中西方两种绘画文化在中国的画绢和宣纸上结合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