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其它

富豪为何钟情于收藏?

  • 发布时间:2018-07-10 11:54:36,加入时间:2018年06月29日(距今2574天)
  • 地址:中国»广东»广州: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路374-2号瑞安广州中心5楼50
  • 公司:广州中正瑞阁拍卖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童先生,手机:15913178563 电话:暂无

中国富豪们在国际艺术品和奢侈品市场上频频出手,已经不是新鲜事。从豪车、飞机到艺术品,富豪们在国际奢侈品和艺术品市场是一掷数亿,但在国内舆论中却每每遭受非议。

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7至尚优品——中国千万富豪品牌倾向报告》指出,艺术品配置已成为中国千万富豪理财的重要部分之一。在收藏品类上,这些富豪对中国书画艺术情有独钟;其中,以收藏古代字画为主的富豪就有近14%。

《TEFAF2017艺术品市场报告》认为,过去一年,相比之下,亚洲的拍卖市场尚属稳定,拥有全球拍卖市场的很大份额40.5%,中国市场占绝对优势。不过,今年上半年的内地春拍表现有些不尽如人意,几大拍卖公司成绩同去年春拍持平。人们依旧没有看到艺术品市场复苏的强劲信号,好在整体行情在平稳过渡之中。

宁愿买奢侈品的富豪们

短时间里暴富的富豪们,转身化作高档的奢侈品、艺术品投资者、收藏者,并非中国独有现象。140年前,美国的大亨们发家之后,迅速把财富投向了名贵奢侈品和艺术收藏品。30年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日本泡沫经济下的日本富豪,到了本世纪开始,轮到俄罗斯和中东的富豪。

最近十年,中国新兴的富豪们开始发力。仅佳士得的统计数据就显示,在2013年,中国买家在佳士得全球的销售金额中贡献了22%。中国富豪们在海外豪掷万金早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情。李银河说“在中国,确实有一群富豪,钱多得没地方花,我曾经听冯唐讲,在深圳,有一个俱乐部,会员大多是高级经理人、富豪、富二代等等,他们请冯唐去讲投资、经营之类的理念。”

能够在海外大手笔的花钱,至少说明我们的富豪正在越来越多,李银河说“至少比大家都是穷光蛋的时候强多了,那个时代,谁会有能力花亿万财富去买什么艺术品。所以,这说明中国的财富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增长,应该是一件值得欢欣鼓舞的事情。”

投资、保值,是诸多富豪购买收藏品、艺术品的理由,李银河说,“投资也好,保值也好,都没什么问题,我们的法律保护私有财产,自己的钱,愿意怎么花都成,别人也无权置喙。问题在于,花钱的方式很多,当年比尔·盖茨、巴菲特他们来中国倡议中国富豪投身公益、做慈善的时候,应者寥寥,他们为什么宁愿买奢侈品,也不肯为公益投资呢?我想这里面有思路的不同,也有境界的差距,最起码,跟人家比,差了点了”。

中国富豪们在国际艺术品和奢侈品市场上频频出手,已经不是新鲜事。从豪车、飞机到艺术品,富豪们在国际奢侈品和艺术品市场是一掷数亿,但在国内舆论中却每每遭受非议。

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说“首先,富豪们花自己的钱,无可非议,我们的法律也保护私有财产。其次,也有需要重视的问题,多数人的努力通过分配化为少数人的财富,而这些财富却买回来一堆奢侈品,背后隐藏的不仅仅是富豪财富观念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保值投资的问题,还有整个社会贫富分化、分配体系的问题”。

文化收割财富

一种说法是,中国富豪的财富,大多是通过低端产业、基础产业累积而来,本身极少有因为技术创新等方式获得的。而这些凝聚了多数人努力的财富,通过社会分配机制流向少数富豪的手里,最后又被几件艺术品、奢侈品轻飘飘地赚走。

正如学者们批评当年的日本富豪,“当经济高速发展时,集多数人的劳动创造的财富,被人用几件高价的艺术品轻松地收割而去,而当经济下行时,这些高价买回来的艺术品,又被人以低价重新买走”。

其实讨论谁更精明没有意义,关键还是在于整个社会的分配模式。李银河说:“国内工人的工资太低,这是事实。许多学者讨论中国产品在国外的竞争力,认为竞争力来自劳动力的低廉,通过廉价的报酬,甚至是欠薪、不交社会保险等方式,尽可能地把大家的钱都榨出来,分配给少数的富人。而且,中国有农村这么大一个劳动力的水池,在水池抽干之前,可能很难改变。现在这个水池已经基本上用光了,以后可能劳动报酬方面会有所提高”。

出手请联系中正瑞阁拍卖行市场征集部负责人童先生。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