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绝缘。然而据我的珍藏实践,却切切实实地证实晰“皇家金币”的客观存在,置若罔闻生怕是不明智的。也算三生有幸,在我的稻房珍藏之中,大清末世的光绪、宣统二朝五种金币已被悉数席卷。大清金币虽仅五种,却当得起填补阙如之重任,且无不出于皇家御令所制,供天子御览,沾满了堂高廉远的华贵之气。囿于其时的银本位制度,民间着实缘悭一面,基础无福问鼎,谓之“皇家金币”,亦属名至实归。
珍藏虽为小我私人雅玩,兴趣所致,或许非关宏旨。但严酷说来,一部钱币史着实就是一部中国金融生长史;其中环环相扣,一脉承传,俨若一道长链,缺失了任何一环,都将链断脉损,遗憾无限。故此,“皇家金币”这一环,必须补齐。
在清末外国银元大批涌入中国前,中国币制仍未脱离“秤量货币”范畴,但在形式上已形成“元宝”制。基本形制为圆形钱,大概在清嘉庆年间银币才仿造出新式银元,至此中国的货币脱离秤量货币体系,具有现代形式。
图中金币为光绪丁未年金币,正背两面分别铸铭文及图案。正面铸有双线外郭,内圈有联珠纹。顶边铸右读楷体“光绪丁未年造”六字,底边右读为“库平一两”。珠圈内部直读楷体“大清金币”字样。币背铸有正面五爪金蟠龙一条,祥瑞云朵围绕周围,外部两条,外侧为细线条,内侧有一联珠纹圈。大清金币的造型已接近新式钱币,但是币面上的铭铸仍说明没有完全脱离“秤量货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