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其它

竹雕笔筒怎么鉴定 ?大家可以欣赏一下近期成交记录

  • 发布时间:2018-09-20 08:54:34,加入时间:2018年07月03日(距今2594天)
  • 地址:中国»广东»佛山:佛山市禅城区金源街八号第七层七零一
  • 公司:佛山万古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曾小姐,手机:13415486837 微信:Zc13633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所以竹雕在我国由来已久。竹雕虽是小器,但往往精雕细琢。竹雕光传统手法就有透雕、浮雕、圆雕等,创作者不仅要有绘画、书法等功底,还要练就一番娴熟的刀功手法,对综合素养要求极高。特别是明清时期,名家辈出,风格独特。因此对后来的藏家来说,明末至清乾隆期间的竹雕作品最为珍贵。

  纵观中国竹雕发展的历程,我们看到宋代的竹雕业已初露头角。明清时期,竹雕艺术达到了鼎盛,出现百花争艳的景象。明清两代,文人士大夫写竹、画竹、种竹、刻竹蔚然成风,竹雕的文化含量也迅速攀升。这时,文化画的勃兴,促使了竹雕与书画、雕塑艺术的结合,导致竹雕艺术的空前发展。据清代金元钰《竹人力·凡例》介绍,当时竹艺“雕琢有二派,一始于金陵(南京)濮仲谦,一始于嘉定(吾邑)朱松邻”。作为雕刻家,朱松邻、濮仲谦等人,还不局限于在竹材上施艺,紫檀木也是他们常用的材料。对各种材料的性能和各种技法的把握,使他们的雕刻有如神助。

  作为工艺美术家,他们又长于书法和印章篆刻,构图绘画无所不能,兼具文人画家的素养才能。所以,他们的竹雕作品富有创意,书卷气十足而无匠气;他们利用竹材的自然形态,删繁就简,衬托出竹的本质特征和文化寓意,作品遂为文人士大夫所接受,并流传至今,成为汉民族宝贵的艺术财富。据史料上记载,明代嘉定派竹雕能在方寸之间刻山水、人物、楼阁、鸟兽、浅雕、浮雕、圆雕并用,刀法精巧,艺术造诣深湛,为时人所赏识,争相请为奏刀。因此,嘉定竹雕艺术流派的繁盛,一直延续到清中期,后继者有数十人之多。明代金陵派竹雕,以根雕和竹板刻书画见长,与嘉定派华丽的竹雕风格相比较,显得古朴雅致。但金陵派传承不旺,延及清代,能充分体现风格的高手匠人已寥寥无几。

 清初,嘉定派竹雕兴盛,到清中期达到顶峰。乾隆、道光年间,金陵派潘西风、方诸家就以浅刻见重,成为清代竹雕的殿军。除此之外,张希黄、尚勋的剔地阳纹的留青技法,极具文人气质,亦名燥一时。

LOT号        拍品名称        估价(万)        成交价(万)        拍卖日期        

1728        清乾隆 御制竹黄御制诗“        万 万         1578万        nbsp;      

1293         清康熙 竹高浮雕山水人        万 万         1076万        nbsp;      

3304        清乾隆 竹贴黄刻云龙御题        万 万         985.6万        nbsp;      

3571        清 竹雕耕织图笔筒        万 万         920万        nbsp;      

0144        清 竹雕寿星摆件        万 万         805万        nbsp;      

2184        17TH / 18TH        万 万         602万        nbsp;      

7531        清 赤壁夜游园竹笔筒        万 万         586.5万        nbsp;      

0336        周笠 竹雕笔筒        万 万         575万        nbsp;      

4797        清乾隆 御制竹黄御制诗福        万 万         560万        nbsp;      

0005         清康熙 竹雕《西廂记》        万 万         516万        nbsp;      

2436        清初 顾珏制 兰亭雅集图        万 万         504万        nbsp;

 康熙、乾隆年间,造办处创竹黄雕刻,以黄杨木为胎,用竹的内皮雕成各种纹饰,贴于器表,名曰“贴黄”。稍后,嘉定、黄岩、邵阳、江安、上杭等地均有制作。乾隆以后,造办处还创制仿青铜器竹雕,刀法毕肖古铜器形状和纹饰,装柄、提梁诸器尤见巧思。

 战争爆发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动荡,经济衰败,中国的城乡手工业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也导致了竹雕艺术的衰落。这一时期的竹雕作品,多以阴刻、浅浮雕为之,深雕、圆雕等技法很少应用,因此显得单一、平浅。雕刻者中虽也有能书善画者,但大部分人只能假借他人之画稿再行雕刻,既无创意,作品层次亦少,因此缺乏艺术感染力,画面也呆板,刀法缺少飘逸流动。于是,具有文人气质的竹雕艺术,又很快回到原来的匠人作品。这是灾难的岁月,萧条、凋敝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早期的竹刻制品遗存很少,至今所见多为明清传世品,一般浑厚古朴,构图饱满,布满器身,刀工深峻,常做深浮雕或透雕,线条刚劲有力,转角出棱。品种以笔筒、香筒为主。清代前期尚有明代遗风,但表现技法更为多样,浅刻、浅浮雕、留青、圆雕等同时并行;品种扩大,除笔筒、香筒外,臂搁、竹根人物、动物与山石具备,制作精致工整,细巧秀雅,而像张希黄的留青山水楼阁、邓渭的浅刻小字行楷等,都是个人风格特征十分鲜明的作品。

征集范围:瓷器 玉器 佛像 紫砂 字画 紫砂等

咨询电话曾小姐(同步)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