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电动车虽然给民众带来便利,但存着很多问题,如果做成无桩的模式,在投入的时候需要面临以下大问题:安全问题、成本问题、续航问题、政策支持问题、破损率问题。我们来一一分析:
1、安全问题
国家新标规定,电动车必须遵守40公斤以下、时速低于20公里的标准,否则属于不合格电动车,超出标准就成了电动摩托车,而电动车驾驶者没有完善的考核机制,在交通法中出于灰色地带,难以管控。因此安全问题也是导致政策在支持共享电动助力车上出现并不提倡的局面。
2、成本问题
电动车的整车成本一般在2000元以上,因此,规模不易如共享单车那样快速铺开。同时,电动车的结构较自行车更复杂,某个零部件损坏都有可能会造成电动车坏掉。
3、续航问题
目前共享电单车大多没有固定充电桩,电池如何续航成为,如果采用人为更换电池模式,这样给中后期的运维程度和人力成本投入造成较大的压力。
4、政策支持问题
政策在共享电动助力车的管辖处于模糊态度,这种观望态度鼓舞了不少平台,加快改进电助力车的产品性能。
之后逐渐有地方政府出现“松动”,只要保证其生产的所有电单车均符合“国标”,主要满足三项硬指标:时速20公里内、重量不超过40公斤及具有脚踏骑行功能即可,这说明政策还是比较倾向鼓励发展该行业。
5、破损率问题
由于我国国民素质问题,破损率不仅仅是所有共享产品较为头痛的大事,也是共享电单车面临的严重问题。共享电单车造价成本较高,存在锂电池,因此可能会遭到人为破坏。同时,电动车的结构较自行车更复杂,某个零部件损坏都有可能会造成电动车坏掉。
行运兔系统,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上都解决了目前的技术难关,目前在全国各地拥有几十家共享电单车客户,例如益约出行、摩电出行、叮当出行、橙车出行、天邮智联、艾特出行、天下骑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