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宣德皇帝朱瞻基(1398~1435)是明朝历史上的第五位皇帝,他是明仁宗洪熙帝朱高炽皇长子,生于大明洪武三十一年,大明永乐九年(1411年)被册立为皇太孙,确立了储君地位。大明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明仁宗洪熙帝病逝,朱瞻基即皇帝位,年号宣德。宣德皇帝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太平天子、盛世明君,他以自己的德政和治道将明朝的国力推向了“永宣盛事”的黄金时期,非常值得后人追记。
宣德皇帝在位时,特下令从暹逻国进口一批红铜,责成宫廷造办处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设计和监制金铜佛像。为保证金铜佛像的质量,工艺师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红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的精心铸炼。成品后的金铜佛像色泽晶莹而温润,落上“大明宣德年制”为款,实在是明代工艺品中的珍品。
佛教自东汉时传入中国中原地区,迄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历代流传下来的各类佛像,在材质上不仅有金铜佛、石雕石刻佛、木佛,还有泥塑佛、玉佛、瓷佛乃至用纸制的夹纻佛,其中则以金铜佛、石佛最受后人珍视。唐以前的石佛像艺术价值很高,但因存世有限,市场上非常罕见。明清的金铜佛像就构成了今天中国古代佛像投资市场的主体。明代铸造金铜佛像非常兴盛。明早期的汉传佛教造像,身材比例比较适中,身躯饱满结实,线条简洁流畅,丰腴而不虚,近人而不俗。造像胸部、腹部的起伏和平简的外衣形成对照,富有整体感。明嘉靖以后,特别是万历年间,汉地造像独盛一时。这一时期的佛造像多头大身长,体态丰臃,传世品较多。明代铸造的金铜佛像工艺精湛,造型比较优美。从造像的风格上来看,更加贴近了生活,世俗化的味道更加浓厚。从造型佩饰上看,菩萨基本上是袒露上身,下着大裙,肩上搭有帔帛等等。服饰贴体而轻柔,衣纹和衣饰的刻画运用写实手法,视觉效果非常逼真。
LOT号 拍品名称 估价(万) 成交价(万) 拍卖日期
2115 清乾隆 铜鎏金背光白玉立万 616.00万nbsp;
0227 铜鎏金佛像万 605.00万nbsp;
0019 铜鎏金佛像万 589.00万nbsp;
0048 明 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万 582.40万nbsp;
0357 清康熙 白玉雕无量寿佛像万 575.00万nbsp;
1361 明 铜鎏金药师佛像  万 575.00万nbsp;
0915 清 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万 573.10万nbsp;
1623 丁衍庸 1971年作 佛万 572.00万nbsp;
5169 清乾隆 白玉雕御制古佛像  万 563.50万nbsp;
3297 十三至十四世纪 释迦牟尼万 560.00万nbsp;
0053 明 犀牛角佛像万 550.00万nbsp;
0878 铜鎏金佛像摆件万 550.00万nbsp;
0843 明早期 加彩佛像万 506.00万nbsp;
0262 铜鎏金度母佛像万 504.00万nbsp;
1655 清乾隆 铜药师佛像万 504.00万nbsp;
0293 铜鎏金佛像万 495.00万nbsp;
1110 明永乐 铜鎏金释迦牟尼佛万 495.00万nbsp;
2212 鎏金铜佛像万 484.00万nbsp;
2081 清 鎏金释迦牟尼铜佛像  万 483.00万nbsp;
0124 18世纪 弥勒佛像万 483.00万nbsp;
大明宣德款铜佛像主要特点:面相丰润,细眉长目,高鼻,薄唇,额头较宽,大耳下垂,表情庄重而不失柔和。身材比较匀称协调,衣着轻薄贴身,线条流动柔和,衣褶转折自若。菩萨肩宽腰细,袒露上身,身姿婀娜,呈S型,璎珞、佩饰精密繁复。宝冠叶片作镂空状,正中叶片呈弯月形,台座为束腰式仰覆莲座,造型宽大,莲瓣宽肥,呈一周对称分布。衣服边缘刻细足,黄中泛红为明代标准色。腿部装饰略呈椭圆形群褶,甲衣及绊甲丝绦均较写实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