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求购信息 »收藏品 » 国画

常玉画作的市场价值

  • 发布时间:2018-07-12 14:22:56,加入时间:2018年06月05日(距今2521天)
  • 地址:中国»陕西»西安:西安雁塔区太白南路大华阳光曼哈顿
  • 公司:西安国艺汇艺术品拍卖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 联系:王健峰,手机:19941518046 微信:wjf19941518046 QQ:1154761865
常玉,本名常有书,1900年10月14日生于四川顺庆(南充市)的富商家庭,1910年即与赵熙习画,长于书法的他,1917年入上海美术学校就读,1919年常玉与徐悲鸿、林凤眠以留法勤工俭学的方式前往巴黎,并于1919年赴日时在东京展出其书法作品,而获当地杂志刊载。常玉自20岁 (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到巴黎,1921年与徐悲鸿、张道藩等留法学生组织“天狗会”。至67岁辞世,大致都住在巴黎。此后,他的作品经常在沙龙及各大画廊展出。1938年他曾短期回中国,接着转往纽约,在该地生活了两年。并于1948年在纽约现代美术馆展出作品。该馆同时印行“瓶花”的彩色明信片。1948年返回法国,直至1966年逝世于巴黎。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收藏常玉40几幅油画巨作,曾于1978起定期举办他的回顾展及学术研究,藉此宣扬他有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成就。 常玉在民初画坛地位崇高,不论是同侪之张大千、潘玉良,抑或后来者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均公推为旅法华人之首,吴冠中在散文《说常玉》中回忆巴黎旧事,曾经感叹:「我觉得常玉自己就是盆景,巴黎花圃里的东方盆景。」恰好道出《聚瑞盈馨》的自传性质。花卉是常玉长伴一生的题材,自三○年代起,常玉即以油彩创作盆花,在野兽派与中国白描的影响下,作品呈现平面化空间与简化造型,然而画中的花卉,依然源自客观事物;五○年代以后,艺术家大胆融入想象与臆造,使得盆花之主观元素愈加突出:《聚瑞盈馨》的造型雍容瑰丽,在一方小巧精致的青花水仙长方盆上,植上一株繁叶茂、宝相璀璨的万寿菊,其鹿角形主茎朝天直仰,二十八枚花蕾在上端盛放,突出其鹤立鸡群的形象,正如吴冠中当年发现「常玉画了那么多的盆景,盆景里开出绮丽的繁花,生意盎然……由于剪裁形式构成的完整饱满,浓密丰厚的枝叶花朵往往种植于显然不成比例的极小花盆里。」艺术家去国四十载,其愈近晚年,作品愈见中华神髓,与早年的潇湘素雅相比,《聚瑞盈馨》的盆菊更显壮硕,仿佛暗示即使人在远方,只要凭借故乡土壤,哪怕只是一小撮,仍能开出最缤纷壮丽的花卉,尽诉生命之光彩,自传意味跃然画上! 盆花作为西方绘画题材,至今已有四、五百年历史,其旨在稳定环境中,表现客观的自然物象之美,直至后期印象派画家梵谷以感情炙热的笔触绘画《向日葵》,才开始强调其主观色彩;然而,对于来自东方的常玉而言,在花卉作品中贯注个人元素,却是根深蒂固的人文情结:从公元前三世纪开始,战国贵族屈原开启了「香草美人」的艺术传统,明艳芬芳的鲜花被赋与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自此以后,无论是东晋陶潜的菊、盛唐李白的莲,抑或南宋郑思肖的兰,都成为高洁的文化图腾;加上中国艺术崇尚婉转含蓄,画家少有创作自画像,在自叙自况之时,往往寄托于花卉之上,故此其表述方法,亦与西方从形躯到感情不同,而是透过喻体直指理想主义的精神层面。《聚瑞盈馨》写花更写人,可谓兼得东西艺术之旨趣。 一件藏品出手的五大必备条件: 1.藏品好; 2.选择好的市场; 3.选择好的平台; 4.买家有实力; 5.价位合理。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