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李先生带来的两枚钱币让人啧啧称奇。一枚是光绪元宝的试机币。正面上方为“奉天省造癸卯”,中间为“光绪元宝”,背面为蟠龙图案,四周环绕英文“奉天省?库平银一两”。这枚银元俗称“奉天一两”,光绪二十九年由奉天省(今辽宁)造币厂铸造,其试铸后未发行,十分稀罕。1991年6月4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超级展览馆世界钱币拍卖会上,起拍价为三万五千美元,终以18.7万美元被台湾钱币收藏家张秀清收入囊中。这枚银元也成为迄今我国钱币在世界拍卖会上价格高的银元。
李先生收藏的是试机铜样,是银元正式生产前用钢板来校对图案。李先生带来的另一枚银元是民国3年的“袁大头”。这枚银元的过人之处在于其重量超过200克,是一般银元的8倍,同样是当年的样币。李先生介绍说,这两枚银元是自己多年前用4本文革与重庆大学刘姓老教授的后人换的。这位老教授解放前曾是中央造币厂副厂长、桂林造币厂厂长,后来在中央大学任职,曾是经济学家马寅初的同事,这两枚流传有序的钱币应该是真品。两位专家认为第二枚“超胖”“袁大头”是真品无疑,但对枚“奉天一两”上的龙鳞图案产生了疑问,认为如果是机制币,不应该模糊。
大定通宝新成交价,市审计局干部曾昭平及其兄弟带来的古钱币同样令人大开眼界。一枚是元代的“大元通宝”,这枚钱币上的文字是已经消失的“死文字”八思巴文。八思巴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第五代祖师。被忽必烈尊为“国师”。八思巴后来奉命制定拼音文字,俗称“八思巴字”。伴随着元帝国的消亡,八思巴文成为一种“死文字”,我们今天只能在八思巴文钱币及其它元代文物上见到它。据介绍,元代主要流通纸币,铸钱且以汉文为主,这枚用八思巴文铸造的“大元通宝”属于初铸版钱币,文字深峻,钱体厚重,没有流通痕迹。
曾昭平还有一枚更为罕见的金代“大定通宝”当十大钱。“大定通宝”是金世宗所造货币,“大定通宝”与前代古币相比,洗练凝重、文字秀美、规格严谨更胜一筹。据说这枚钱币只有清末民初钱币大收藏家丁福宝的钱谱《古钱大辞典》上有,十分珍贵,后世很少有人见过。曾昭平认为自己收藏的这枚“大定通宝”从字体、铜制、锈色、形体等几方面应属真品,陕西省钱币学会专家也看过,并希望将这枚钱币留在陕西省博物馆。我市两位专家认为曾昭平收藏的“大元通宝”没有疑问,“大定通宝”确是美钱,由于极少有实物,尚需求证。
国内的大定通宝私下交易公司
大定通宝珍稀版别图,打开集币夹,有一枚形制、钱文风格别致的古钱,一看就给人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这枚钱便是距今800多前金朝铸币“大定通宝”。《简明古钱辞典》云:“此钱制作异常精湛,楷书,钱文仿瘦金体,俊逸秀美,内外廓整肃峻俏,系我国古钱佳品中之佼佼者。”金代文学家元好问亦对金世宗汉书钱文造诣大加赞许,有“承平旧物霓裳谱,宝气辉煌映千古”之句。从古至今,这枚钱被泉界誉为美泉,受到广大钱币爱好者的青睐。
这枚钱就诞生在古代名城──代州。明《山西通志》中称:“‘大定通宝’独出山西代州”。这是有史以来历朝历代迄今发现的在忻州地区惟一的一次铸钱。金朝是两宋时期我国境内女真族建立的政权,行政120年(1115年至1234年),金世宗完颜雍(1123年至1189年)是金朝第五位皇帝,国号“大定”。大定十八年,在代州(今代县)设立阜通监铸钱,钱名“大定通宝”,是金朝继“正隆通宝”之后的第二次铸钱了。
公元1178年,金世宗命震武军节度使李天吉、保德军知事高季松为正副监监铸,因二人疏于职守,监管不力,铸钱不佳,“斑驳黑涩”,被金世宗怒斥,削官职两级,杖高季松八十。后改令工部郎中张大节、吏部员外郎麻王圭监铸。大定二十年阜通监一员正五品,以节度使兼领,设副一员正六品,以州同知兼领,设一员正七品以观察判官兼领,设勾当官二员从八品给银牌,命副监及承轮流经理。新铸之钱质地精良,边廓整肃,胜过金海陵王完颜亮公元1157年所铸“正隆通宝”,受到金世宗的赞赏。《代州志·金石志》记载中也说:“代州之监至令宰相监铸,故其钱独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