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瓷器

黄釉瓶瓷器

  • 发布时间:2018-07-15 18:30:21,加入时间:2018年04月28日(距今2572天)
  • 地址:中国»广东»深圳:深圳市龙华区清庆路1号文化创意产业园2栋11楼
  • 公司:深圳汉东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 联系:陆经理,手机:17688921275

寿州窑始烧于南朝陈,属青瓷体系。经隋代的工艺鼎革,至盛唐时,寿州窑始烧黄釉瓷器,并逐渐达到顶峰。 唐中晚期,窑口日趋没落,兼烧黑釉和少录绛红釉。1960年,安徽省博物馆在淮南市大通区上窑镇延绵长达80 余公里的窑河、高塘湖沿岸及田家庵区的三座窑、费邪孜、李嘴孜一带发现该窑遗址,出土碗、壶、盏、盘、 罐、注子、枕等众多瓷器,从而引发了古陶瓷界的高度关注。

寿州窑瓷器胎体祖厚、坚硬,一般未经淘洗。烧制前,通常施一层白色化妆土.以弥补胎质的不足。山于未能熟 练掌握氧化焰烧制技术,故成品釉色泛黄,“与河北、河南、陕西等地一些青瓷釉层的青黄色很相似”,并有 积釉与窑变现象。而在器物种类上,以碗、盏、壶等茶具居多。

据考古资料,1975年扬州西门外唐代扬州“罗城”遗址出土大量黄釉瓷片,初步鉴定为唐代寿州窑产品;1999 年在安徽淮北柳孜隋唐运河考古发掘中,发现8艘沉船及大量属于寿州窑风格特征的碗、坛、瓮、枕等黄釉器物 及残片:2006年安徽宿州大运河遗址再次发现碗、盏等典型的寿州窑器物,由此唐代寿州瓷器的销售盛况可见 一斑。

然而至晚唐,勇于革新的寿州瓷器却没能紧跟时代步伐,随着国运衰退,寿州窑再也无力支撑300年来积累下的 黄釉产业,最终无声地淹没于青、白二色的世界里。

寿州窑的衰落,主要山于自身烧造技术上的缺陷及其他窑口产品的冲击。唐代中晚期,寿州窑在原料选择与加 工上放宽了要求,胎土粗糙、施釉厚萍不均等缺陷愈显突出。由于坯胎厚薄不均,温度控制不当,故成品率降 低。在洪岗及外窑村等众多窑口遗址均发现因工艺粗糙而遗留的半成品残件。另外,面对“千峰翠色”的越窑 青瓷、“白如雪”的邢窑白瓷以及釉下彩绘的长沙窑瓷器的迅猛扩张,寿州窑一度尝试烧制黑釉及独具特色的 绛红釉瓷器,但终究无法延续燃烧300年的窑火。可见寿州窑瓷器难以保存传世,难得一见。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