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乱世藏金,盛世藏瓷",在我国7000万艺术品收藏与投资者当中,以"捧瓷大军"为最,而在琳琅满目的瓷器品种当中,青花瓷又首当其冲。
据了解,青花瓷价格上涨速度远远超过其他品类陶瓷,几乎是一年一个价。清代官窑青花瓷中的珍品在10年内价格甚至能翻上几百倍。作为青花瓷三大家之一的王锡良在2000年创作的青花小盘卖价不过2000元,而在2010年,市场交易价格已达20万元以上,10年时间上涨了100倍。
讲青花瓷必须先提青花料,青花料中蓝色的是氧化钴,属于釉下彩。什么是釉下彩?其制作工艺简单讲就是把坯拉出来后,等干了用氧化钴往上画,画完后罩上一层釉,再入窑,1260度一次烧成。
从元代(公元1206年)至今811年中,千年瓷都景德镇在烧造各类青花瓷器中,所使用的青花料按其年代顺序分类,共有以下七种:苏麻离青、石子青、平等青、回青、浙料、珠明料、现代青料。
由此可知:如果我们真正掌握和认识了上述七种青料的特征,那么对于我们今后鉴定瓷器方面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苏麻离青
书本上又称苏泥勃青,其实就是一种。它的特点有三:
其一是在瓷器上施青料薄的地方一般会出现晕散现象;
其二是在施青料厚的地方且会出现‘铁锈斑’;
其三在洪武早期出现了土青料(石子青)时,与它混合使用后会出青料蓝色偏灰偏暗,没有原来的深蓝色了,且在放大镜下会出现很多大小不一的气泡。
值得说明的是,这种苏料由于来自西亚的伊拉克萨马拉地区,路途遥远、价格昂贵,故从永宣两朝开始,在瓷器制造上大量的与石子青混合使用。再者,由于郑和七下西洋,带回了大批苏料,这些苏料一直使用到万历19年左右方才用尽。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凡采用纯苏料的瓷器一般是元代至洪武的;永宣至成化的大部份采用混合青料,少数仍然使纯苏料;而成化至万历19年的,几乎都是采用混合青料。
回青
回青,有产于西域、新疆、云南等多种说法。此料发色菁幽泛紫,若单独使用则浑散不收,故多与石子青混合使用。明代嘉靖至万历前期多用此料。其中分上青:混入石子青10%,用于混水(填色),发色青亮;中青:混入石子青40%,用于设色(勾勒轮廓),笔路分明清晰。
浙料
浙料,又称浙青,产于浙江绍兴、金华一带。国产料中以浙料最为上乘,其发色青翠,明代万历中期至清代,景德镇官窑青花器均采用此料。
平等青
平等青,又称陂唐青,产于江西乐平。明“空白期”晚期和成化、弘治、正德早期时使用。此料呈色淡雅、青亮、稳定,尤其使成化青花器名噪一时。
石子青
石子青,又称石青,产于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一带。此料单独使用时,青花发色灰暗甚至发黑,明清二代民窑普遍采用此料,官窑则用于与回青调和使用。
珠明料
珠明料,产于云南宣威、会泽、宜良等县,其中以宣威料好。此料发色明丽纯正。康熙青花多采用此料。
上述国产钴料多属高锰类。
化学青料,即用化学制品氧化钴配制的青料。发色紫蓝、纯粹、浓艳,但轻浮而缺乏附着力,价格也低廉。使用此料制作的青花器,缺乏天然青料的美感收藏必须有三点要记住:真、精、新。收藏官窑真就不用说了,精美的精,精当中如果是用了很久,有可能会磨损了很多,如果又真、又精、又新,一件瓷器肯定是保值的。在逛古玩市场的时候,一般人都觉得老东西应该是看上去很脏的,有沧桑感,有痕迹。买收藏品一定要买干净完美的,脏是人为做旧。瓷器不是抹上泥就是老的痕迹,这都是人为做旧迎合买家的心态。
人总有一种情感,叫信任,不肆意,也不张杨,可只要你提及,你便热泪盈眶。人总有一种信念,叫梦想,不为输赢,不为名利,可只要你坚定,你便披荆斩棘一往直前。一线国企拍卖公司迎春拍藏品征集中成交率低前期费用 同手机)曾女士
(藏品征集范围)如下:
一、征集对象中国境内的艺术品客户
征集类别:瓷器、玉器、金银铜器、木器、中国字画、油画、珠宝、竹木牙角雕、雕塑、纺织(十字绣除外)、工艺品、文献、邮品、票证、徽章、奇石标本、珠宝首饰、杂项等。
二、征集标准
体积重量每件物品的体积不得超过40x50x60厘米,重量不得超过5公斤。如体积重量超限需额外加收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