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公安锅盔培训内容: 怪味锅盔、梅菜扣肉锅盔、鲜肉锅盔、牛肉锅盔、豆豉肉丝锅盔、怪味锅盔、豪华双拼锅盔、甜蜜蜜锅盔等等 培训费用: 各项具体学费请电询。包教包会,包吃包住,免技术转让费、免学习材料费、免资料费、免费终身技术升级、免费设计店面装修方案等,中途不收任何费用。根据个人领悟能力学会为止,不限制学习时间。免费住宿:单人单床。 培训课程: 1.讲述的锅盔发展史及基础理论知识; 2.锅盔面团的制作技术与技巧; 3.锅盔各种馅料的制作技术与技巧; 4.锅盔下料与包馅的制作流程与方法; 5.成品的烤制方法、温度控制方法; 6.锅盔炉具操作工艺讲解 、注意事项; 7.开店的选址、店面设计、经营管理技巧
要分辨一个人的省籍或者国籍,重要的不是语言也不是长相,重要的是口味。我自从工作离家,除了母亲做的饭菜最想念的就是我家乡公安的小二家锅盔。来宜昌工作离家乡近了,偶尔见到一家挂着“公安锅盔”的小店,试吃倒有八成功力。买一块锅盔,再到邻近一家甜品店里要一碗鲜奶炖芒果,甚美! 美则美矣,有一事却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小店里对锅盔的介绍估计是拷贝网上的资料,十分不靠谱,外人只觉得好吃,也不知来历。我是吃着锅盔长大的公安人,勉强考证一番。 锅盔的本源是北方的面食,其形状圆且厚。类似于北方的馒头或者馕,是当地人的主食。南方的锅盔应该是北方人带过来的,沿用了小二家锅盔的名称,却略有改良,变长变薄也还加了些酱料在表面。基本还算素食,只不再是主食,而是用来过早。公安锅盔开始也是如此,在三十年前我小学早餐最常吃的就是锅盔夹油条。如果那个小伙伴只吃油条不包个锅盔,是让人发指也让人羡慕的事情,类似于吃包子只吃馅不吃皮。至今天门等地还是沿用这种吃法,但在公安县,锅盔却摆脱了油条伴侣的地位,独挡一面执早餐界之牛耳。这一切的改变源于一个暑假的早晨。 暑假里的头等大事当然是睡懒觉,我赖在床上等母亲和姐姐们买菜回来给我带早餐。母亲一进门就催我快起床,说给我买了个“肉锅盔”。她在菜场门口看见有人定制锅盔:将肉末拌上调料和在头天发好的面里做成锅盔。这很可能是一位大妈买菜后的无心之举,亦或是那位白案师傅的灵感偶发。但公安锅盔确在某个菜市场的门口走出了转型升级的第一步。我一边吃锅盔一边叫好,比平时好吃,同时却忍受着两个姐姐的白眼,她们走了一路买了早餐,我却不劳而获,但我泰然处之,因为有母后和太后微笑默许。如今两个小外甥听说了她们的妈妈曾受过这样的虐待,舅舅却受过那样的优待,愤愤不平,或与我严正交涉,或示以拳脚。最后我陪上不少好话,许诺很多好处方窃喜而去,此时母亲依旧微笑不语,一如往昔,弹指已经三十年。虽然流年似水却安然静好 言归正传,肉锅盔的定制模式激发了师傅们的灵感,有人专门做这种锅盔又进一步改良。专门拌好肉馅(有往里面加蒜叶的,有加大葱的,分成不同的流派),然后用发好的面把馅如同包子一样包起来,再擀平。肉馅均匀的分布,把锅盔分成两层,最后在表面刷一层酱油水(如是我闻)上色,再撒芝麻,加钱可以多加。胚子做好师傅两头一拉,将又薄又软的面饼快速的贴到炉膛里,稍许用鸭嘴状的火钳取出。焦香四溢,表面金黄且脆,背面韧有嚼劲,趁热吃才好 这几年公安锅盔打出了自己的名号,不再冠以荆州烧饼、荆州锅盔之名。有说一个做锅盔的师傅一年五十万的年薪却笑笑说不算多,俨然已成产业。或许可以鼓励推广,模式上联合甜品糖水或者豆花之类,冲出湖北走向全国,成为继沙县小吃、兰州牛肉面、黄焖鸡米饭之后的中餐第四大帮派,亦可造福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