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考试进入本科院校求学,考试就意味着一方面你要掌握考试知识点,另一方面其实你也要掌握本科院校的老师阅卷的特点,以及给分的规律。这个方面很多学员没有研究过,但是如果你掌握了,是不是更加有优势。
那我们从哪里知道本科院校老师阅卷以及给分规律呢?
江苏博大告诉你,从本科院校老师的教学思路以及授课知识点铺设特点来告诉大家。
那你应该怎么做才能跟上本科院校的学习节奏:
专业课的学习,学好了你才能称在这个专业上你是专业的。
如何将专业课学好,在这几环节中每个环节我们应怎样做谈点看法。这些方法等你到了本科院校再学2年期间的学习也是大有帮助的。
1.预习。预习,即“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别看五年制专转本专业课考试只考察两三本,其实在历年考试中,也会有超纲的题目和知识点。毕竟,真正在大学里需学习的课程多、内容多。
在预习中,对重点章节宜细不宜粗,宜慢不宜快;非重点章节宜粗不宜细,宜快不宜慢。要边看边作标记或记录。要先把概念、基本内容搞清楚,再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重点、难点;看不懂、弄不明白的地方也要作出标记,以便提醒自己上课时注意听老师对此问题的阐述。预习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听课的效果和质量。
2,听课。大学里老师讲课一般有四个特点:1),介绍思路多(主要讲授重点、难点内容,授课进度比较快)。2),抽象理论多,直观内容少。3),课堂讨论多,课外答疑少。4),参考书目多。
这些教授特点可以看出在专业课的学习上,需要下功夫。在你还没有接触过专业课的学习,你可以先去找个培训机构,但是一定要找辅导老师是本科院校授课的老师教授,因为只有这样,你才会先于未培训学生提早接触本科院校老师讲课特点。
1),是专心听讲不开小差。我们常说,注意力是知识的窗口,不注意,你的“窗口”没有打开,知识的阳光就无法“照射”进来。
2),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钻牛角尖”。上课时,老师总要从一个问题讲到另一个问题。如果第一个问题你没听懂,不要在课堂上死钻“牛角尖”,而应该是将它先记下来,接着往下听讲,不懂的地方可以在下课后再去钻研,这样就可以保证听课的连续性。假如第一个问题没听懂,就一个劲地想,可老师却不会因为你在思考这个问题而停止讲课,等你从“牛角尖”中醒悟过来时,听课的连续性已经遭到“破坏”,思路也接不上了,造成一步掉队,步步跟不上,整堂课全听不懂的后果,上课时钻“牛角尖”的现象属于注意力不能及时正常转移的“走神”,在学生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
3),要当课堂的主人不做仆人。要当课堂的主人,就要积极参与课堂内的全部学习活动,不当旁观者。具体说,就是要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要认真观察老师的每一个演示实验;要大胆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认真参加讨论;
4),认真做好课堂笔记。记笔记方式多种多样,学生在课堂上常用的笔记方式有要点笔记、提纲笔记及图表笔记等。我建议采用前两种方式中的一种。要点笔记:不是将教师讲的每句话都记录下来,而是抓住知识要点,如重要的概念、论点、论据、结论,以及老师所讲内容的关键词语等。提纲笔记:这种笔记以教师的课堂板书为基础,首先记下主讲章节的大小标题,并用大小写数字按授课内容的顺序分出不同的层次,在每一层次中记下要点和有关细节。条理清晰,使人一目了然。至于笔记记在那呢,我觉得记在笔记本上或记在书上都可,看个人习惯而定。
3,复习(作业、考试)
复习是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不单是机械的重复,而更应包含着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复习一般分为课后复习和课程学完后的总复习两种。这里侧重讲讲第一种。复习一般是在课后自习的时间进行。大学里自习的时间较多,时间没问题。复习一般分下面几步进行;
先将老师已授完的内容重新看一遍。看的过程要过细,要将上课时听不明的,未能理的的部分搞明白、弄清楚,特别是一些重要结论和定义等。可以借助一些辅导资料、书,但选着什么样的辅导书很重要(如何选着呢)。
找出重点和难点。找出所学课程的重点难点后,要作出标记,也可写出自己对其的理解。
归纳、概括出所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或要点,将其写在笔记本或书本上这部分笔记的旁边或这部分课程内容的旁边。
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课本上的练习题。认真、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课本上的练习题,也是复习的一种很好形式,它不仅可以检验你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也可以检验你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做作业可以参考辅导书籍或资料。当然,测验和考试也是复习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在此不阐述,拟另找时间另作专题和大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