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窑釉属无光釉,犹如“酥油”般的光泽,色调丰富多彩;哥窑釉面有网状开片,或重叠犹如冰裂纹,或成细密小开片(俗称“百圾碎”或“龟子纹”);哥窑器通常釉层很厚,最厚处甚至与胎的厚度相等,釉内含有气泡,如珠隐现,犹如“聚沫攒珠”般的美韵;哥窑器坯体大都是紫黑色或棕黄色,器皿口部口边缘釉薄处由于隐纹露出胎色而呈黄褐色,同时在底足未挂釉处呈现铁黑色,由此,可以概括出故有“紫口铁足”之说,这也是区别真假哥窑器的传统方法之一。
在拍卖市场上,只要有宋代哥窑精品出现,就一定能够受到市场的追捧,像1992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宋代哥窑八方贯耳瓶拍出1000多万港元,据业内人士介绍,如果不是因为当时收藏界有人持不同看法,这件瓷器的价格还要高。2004年,在纽约佳士得的拍卖会上,曾经出现过一件宋哥窑六瓣葵花式盘,其来自美国著名收藏家斯蒂芬·君尼库克三世(Stephen Junkunc III)的旧藏,最终被专门搜集宋代瓷器的日本收藏家富田雅孝(Masataka Tomita)以146.35万美元的高价购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