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瓷器是官窑系统中传世品最少的一个品种。据陶瓷专家宋伯胤先生考证,留传于世的汝窑瓷器共六十五件。近几年来关于汝瓷的收藏和研究, 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供藏友探讨: 看法一:汝官窑与汝窑的概念要分清 长期以来,考古界与收藏界的专家权威们都对汝窑瓷器的主要特征用一句话概括,即“青如天,面如玉,蟹爪纹,晨星稀,芝麻挣钉釉满足”。“青如天”,即釉色如雨过天青。“面如玉”即器表有玉石般的质感,釉光莹润如玉。“蟹爪纹” (图4)即是指器表的开片尤如蟹爪,呈不规则状交错,且裂纹很细(此解释我有不同看法,有待推敲,下面再谈)。“晨星稀”( 图6) 即是指釉中的气泡稀疏,有如晨星一般寥寥无几。“芝麻挣钉釉满足”( 图1)即是满釉裹足、足底部用细如芝麻点小的支钉支撑着烧。汝窑瓷这些胎釉特征文献有记载,又为出土物所证实,是鉴定汝瓷的要领。
明宣德年间,当时的官窑曾仿制汝窑瓷器,并标注款识宣德官窑款,其仿制的汝窑瓷器釉色比宋代汝窑的透亮,瓷器纹片也比宋代汝窑更加规整,并且其还有橘皮纹特征 ,这是鉴定宣德汝窑的一大特征。清雍正唐英时期,人们再次仿制宋代汝窑瓷器,当时多仿制的是天青色的汝瓷,瓷器纹片以鱼子纹为主,较少仿制有大纹片和无纹片的 宋汝瓷,仿制的汝瓷釉色比宋汝瓷的更加透亮,并隐约呈现一圈蓝色。清代不仅仅是仿制宋汝瓷,其在宋汝瓷的制作工艺上面进行了创新,创烧了一些新造型,且烧造的 汝瓷以四字或六字纪年款为款识,这样鉴定清汝瓷就容易了很多。
汝窑的历史追溯: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北宋后期宋金战乱不息,兴盛前后不过二十余年,所以弥足珍贵。汝瓷传世品稀少,全世界现仅存65件,分别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达维德爵士基金会7件,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馆、美国克利夫芝和圣路易等知名博物馆和私人典藏约10余件。
汝窑瓷器的造型:汝窑瓷器造型有盘、碗、瓶、洗、尊、盏托、水仙盆等。其中瓶的变化较为丰富,有纸槌瓶、玉壶春瓶、胆瓶等多种。
汝窑的煅烧特点:宋代宫廷用汝窑器物一般均采用满釉支烧,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需用匣钵装好,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防止与匣钵粘连。高濂的《遵生八笺》说汝窑“底有芝麻细小挣针”。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三、五、七个,六个支钉的很少,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张公巷的器物呈圆形支钉。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一带汝窑器多无支钉痕,个别碗、套盒、凹足钵、洗、器盖等用垫饼支烧工艺。
4
汝窑的釉色特点:汝瓷为宫廷垄断,制器不计成本,以玛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较多,也有豆绿、青绿、月白、桔皮纹等釉色,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釉稍透亮,多呈乳浊或结晶状。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釉面抚之如绢,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素静典雅、色泽滋润纯正、纹片晶莹多变为主要特征。视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釉中多布红晕,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阳晚霞,有的似雨过天晴,有的如长虹悬空,世称“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汝州张公巷汝瓷,釉呈天青、粉青,釉色滋润,手感如玉。有青如天 、面如玉、晨星稀的典型特征。
汝窑瓷器价格
汝窑瓷器的近期成交价格
宋 汝窑B型盏托 成交价:5175万
北宋 天青釉汝窑水仙盆 成交价:4370万
宋 汝窑水仙盆 成交价:4370万
宋代 汝窑影青釉三足洗 成交价:4368万
北宋 汝窑天青釉镂空莲花 成交价:3800万
北宋 汝窑粉青釉盖盒 成交价:3520万
宋 汝窑天青釉水仙盆 成交价:3200万
北宋 汝窑瓷片 成交价:2875万
征集范围:
1:瓷器:高古瓷、明清瓷、明国瓷等
2:玉器:上古玉、高古玉、明清玉、现代籽料、等
3:书画:古代字画、近现代字画、古籍善本等
4:杂项:翡翠,青铜器,鸡血石,紫砂壶,牙雕,田黄石,印章。
木器,古钱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