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摄影的几个技巧
一,主题
从记录瞬间的单一属性去考察摄影,似乎照片的主题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如果将其放在创作的范围内去考虑,所有画面背后隐藏的内容意义,其实都经过拍摄者的判断。
或许会有人觉得,只有、纪实等类型的摄影才需要注意选题。但如果我们仔细想想,即便是对自己的摄影技艺有绝对的信心,只拍摄花花草草,那么,配合自己要应用的技巧拍什么形态的花更好,在什么样的光照条件下效果更突出……是不是也需要筛选呢?
选题,并不只是做个“拍什么”的决定,而是为预期的照片找好表达的“立意”,即我们要用图片来揭示的主旨、中心思想,即便是在纯艺术类的评选中,也会有意无意地对重大题材予以关注。这不仅包括热点事件,还包括对生态问题、社会问题等或深入或巧妙的揭示。
二,形式感
“形式感是很重要的,即便你声称自己多么不在乎形式感。就像写文章都需要修辞一样,哪怕看上去多么的随意,也只是我们对语言驾驭得好而已。我们必须得承认我们面对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形式的问题。”
三,细节
内容细节则更多被隐藏在画面背后。很多摄影人在处理瞬间性的画面时过于心急,过于关注事件本身,只想着拍摄那一时刻的场景,却没有留给自己思考营造画面的空间。这只能算是机械化地按快门。
而讲究内容细节的摄影人却能快速反应整个环境与主体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拍摄角度、位置等的转换“营造”画面,融入更多细节。
对细节的兼顾最能直观展现出摄影人的敏锐观察和快速反应能力,因此,很多评委将对细节的琢磨提高到作品主体价值判断与作品真伪考察的高度上来,对细节的探究认真到苛刻的地步。
四,创意
摄影作品的生命力,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摄影者的创作思维和学习激情。必须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并将新知识、新理念运用在自己的拍摄中,创新才会在作品中有更深刻的体现。可以这样说,创新既是衡量摄影人对世界认知和包容的尺度,也是容纳百家所长获得的突破。
五,个人风格
“艺术立于独诣,废于同能”,强调真正成熟的艺术创作在于包含独立的思考和个人化的风格。虽然大多数活动的参评者成千上万,但多局限于常规和热门的拍摄地点、拍摄对象、拍摄方式等,让评委们感到“千人一面”。勤于探索和思考,寻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才是避免趋同的好方法。
风格是走向成熟的表现。摄影史上很多名家的作品最初并没有所谓的风格和流派,而是一种对摄影表现能力的直觉探索,当这种区别于众人的探索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并按照一种特征进行系统化的时候,风格便形成了,或是具有持续性关注的主题,或是具有特征的色彩处理、构图处理……
不管拍什么题材的照片,照片里都会有个人的感情,可能几张照片看不出来,但过了十几二十年,别人一看照片就知道作者是谁。
学习内容:
第一部分:数码相机概述、摄影基础理论,认识相机,了解摄影相关内容。熟悉单反相机与普通相机的其别。
第二部分:色彩理论、图片理论,快门、光圈、对焦、曝光、焦距、ISO感光度,白平衡等参数与设置。
第三部分:各种摄影模式的使用(自动、程序、光圈优先、快门优先、手动、B门、曝光补偿)、自动连拍的设置。
第四部分:构图方法(布局法、搭框法、大小法、汇聚线法、用光法、主焦点法、重复法等)
第五部分:光线的方向(正光、侧光、逆光)及其不同的效果。自然光、现场光、人造光的运用。正确布置光源,合理利用光源,闪光灯、测光表、反光板的使用
第六部分:人像摄影技巧、风光摄影技巧、静物摄影技巧、建筑物摄影技巧,微距摄影灯。各种焦段镜头,滤镜(UV)的使用
第七部分:特殊摄影(淘宝宝贝的拍摄,商品细节的拍摄,商品拍摄档次提升方法等)
第八部分:图片欣赏和后期处理,通过PS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