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犀牛角雕刻艺术品极为罕见,在各大拍卖行也鲜少看见他们的身影,但是其收藏价值很高,所以被业内人士所看好。犀角有亚洲犀角和非洲犀角之分,亚洲犀牛已经绝迹,因此亚洲犀角格外珍罕。现存的亚洲犀角雕刻作品绝大多数是明清时代的作品,亚洲犀角绝迹后,非洲犀角取而代之。据出土考证,自商朝起,犀角就被雕成爵、觥、觚等酒器。到汉代时,此风更盛,因用它饮酒或喝水的同时,能得到融于酒中的药性,这种行为推动了犀角杯工艺的发展,至明清两代达到鼎盛。现今流存于世的犀角雕器多为我国明清两代所制,为我国民间藏界所推崇,在我国及欧美国家各大博物馆都有珍藏。
近几年,由于犀角行情空前高涨,市场也随之产生了大量赝品。仿犀角器在清末就很普遍,一是以非洲犀角充亚洲犀角,二是以水牛角等充之。然而,这类赝品非常容易辨认,即使行外,只要看几件犀角器,就能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很多人认为,犀牛角越重越值钱。而专业藏家则认为,作为艺术品,犀牛角的质地、工艺、形状同样重要。亚洲犀角质感细腻、凝重、美观,非洲犀角是作为亚洲犀的补充,才进入中国市场的,其商业目的性强,艺术性也较低。
2011年底,我国出台了禁止公开销售象牙犀角的文件。拍卖行人士表示,尽管国家近期不会放开市场,但犀角的高价决定了其拥有者都有较强的实力,不可能低价出手。
“或者说,犀角价格短期不会下跌,倒有可能在未来几年造成有价无市的行情”。
犀角雕刻的3个流派
据介绍,中国犀角雕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流派:一是北京派,代表宫廷艺术,取材厚、大,表现皇室题材,工艺精美,不计工本材料;二是苏州派(包括嘉定),工巧荟萃,讲究文人气息,多取材兰亭雅集、东坡游赤壁等题材,用料次于皇家;三是广东派,带有强烈的地方色彩,以花卉为主,用料较薄。中国历史上,犀角雕刻工艺在明清达到高峰,现存的亚洲犀角雕刻作品绝大多数是明清时代的作品。亚洲犀角绝迹后,非洲犀角取而代之,则是在清中叶以后,大多是为了贸易,作来料加工。此外,犀角雕刻作品除了看材质,还要看制作年代、雕刻流派以及是否名家手笔。
亚洲犀与非洲犀的4个区分
犀牛角有非洲犀牛角和亚洲犀牛角之分。目前,亚洲犀牛已经灭绝,因此亚洲犀角格外珍罕,价值高于非洲犀牛角;从药用价值上说,亚洲犀角是非洲犀角的20倍。所以,如何区分亚洲犀牛角和非洲犀牛角,就显得格外重要。
鉴别方法之一是看犀牛角,黑犀、白犀、苏门答腊(撒马利亚)犀这三类有双角,爪哇、印度犀则是单角。印度独角犀的角,由于数量极少,价值极高,非常珍贵。三种亚洲犀角中,最长的是印度犀角,最长的有20多厘米,东南亚犀角次之,苏门答腊犀角最短。二是形状比较特殊,角上有纵向纹路,类似甘蔗,横断面则呈“栗米纹”,底座呈马蹄形,最适合制作马蹄杯,角的前后有“天沟地岗”。三是药用价值高,有腥味。老作品有的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也有的皮壳上了漆,但只要在毛料上摩擦,就能闻到一股香味。四是亚洲犀角质地半透明,在光照下呈玛瑙色。还可以从犀牛的皮肤上进行区别,印度犀牛的皮肤上清晰可见深深的折痕,就好像穿了铠甲一样,而非洲犀牛的皮肤则比较光滑,没有折痕。
犀角器观赏5要点
一、刻工。精细入微,布局完美。一般而言,人物、动物图案优于山水、花卉、禽鸟图案,人物、动物、祥禽瑞兽图案优于规整且常见的螭龙图案。
二、材料。质地光泽莹润,颜色不能太深。亚洲犀角呈火红色,非洲犀角呈灰白色且透明度高。
三、题材。雕者一般会挑选自己最拿手的题材,同时也要应材料的形态、大小来决定刻什么,通常会采用大众都喜欢的典故,寓意吉祥的题材。
四、年代。犀角雕不是年代越早就越有价值,相反,年代较早的雕工不及明、清朝代时精细华丽,只要年代不低于18世纪便可接受。
五、作者。犀角雕上有作者留款的,即名家作品,如有题诗句的,与犀角雕的背景相映成趣,则更为难得。一般有名家留真款字的,百中无一,购买时要看清楚是真款还是后仿的。
藏品哪里出手,如何私下快速交易,怎么鉴别犀牛角真假,有兴趣者可以关注,有相关问题可以咨询,手机号码与薇同步,欢迎前来咨询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