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形曲线圆滑,颈部细直,附带双耳,器腹扁圆,名曰「扁壶」。由于形似满月,故又雅称「抱月瓶」或「宝月瓶」。抱月瓶创烧于明代,原形应来自中东,后融合于中华工艺。大型扁壶烧制不易,会因承受不了窑内高温而坍塌变形。
香港邦瀚斯,2017年春拍,HK$成交
如此器形及尺寸的扁壶,在拍卖场上算是经典瓷器。去年香港春拍,邦瀚斯(Bonhams)就以一对扁壶领衔,为美国丝绸大王威廉·斯金纳(William Skinner家族旧藏,估价HK$2,000万- 3,000万,连佣HK$2,850万成交。
尽管器形及尺寸相类,纹饰上还是有分野。这类扁壶最常见绘八瓣纹饰,瓣内分别绘以佛教八宝图案(法轮、法螺、宝伞等……),就好像上述邦瀚斯这对。今次上拍的这一件,饰缠枝莲纹,繁而不拥。虽无绘八瓣,但「八月伴月」式的匀称布局仍在。
2003年香港秋季拍卖,此件扁壶在苏富比上拍,估价HK$200万 - 300万,连佣近HK$320万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