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字画多少钱一平尺
其实潘天寿的主业应该是教书,画画只是他的一个副业。从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出,他身穿长衫,留着小平头,并不像一些艺术家一样留长发,在穿着上标新立异。因为在是画家之外,他首先是一个为人师表的美术教师。
他1897年生于浙江宁海,小的时候便喜欢临摹小说中的插图。1915年考入浙江第一师范,曾师从留日归来的大才子李叔同,就在李叔同遁入空门之后,潘天寿因感到对当时的境遇颇为不满,也想追随老师剃度为僧,李叔同劝他说:别以为佛门清净,把持不住一样有烦恼。他才作罢,遂专心于美术事业。他于1924年任上海美专教授,并写作《中国绘画史》。1928年任杭州美专教授,1944年,又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
潘天寿生性耿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从上边这张与学生们的合影也可以看出,有些老师是穿着时兴的呢子大衣,他却坚持穿着传统的长衫。当时的思潮是主张学习西方的,有的学者甚至提出全盘西化,美专的学生们也深受这种思潮的影响,对国画的教学很带有轻蔑的味道。赵无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话说当年在杭州艺专,年少轻狂的赵无极上课的时候不喜欢国画的临摹方法,遂跳窗逃课,面对潘天寿的国画考试,在试卷上涂了一个大大的墨团,题为“赵无极画石”。潘天寿愤怒向当时的院长林风眠反映,要开除赵无极,林风眠认为赵无极在构图、色彩的把握和表现方面都有过人之处,好言相劝,才留下了赵无极。
1949年建国后,当时的思潮是艺术要为工农兵服务,反映工农兵的生活,国画只画些山水、花草反映不了工农兵的生活,国画迟早要被油画所替代。
对于这种思潮,潘天寿据理力争,认为这是一个画种的问题,是中国民族文化传承的问题。他认为国画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手里断了。后来这种争论上报到中央,毛主席说了一句:国民党都不取消中国画,共产党为什么要取消中国画?这才给潘天寿解了套。此后,潘天寿又一次被任命为浙江美院的院长。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