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到很多企业老板频繁往返于各种论坛、培训课堂,身心乏累但又乐此不疲。听课、学习、培训俨然已成为商界的时髦元素。究其原因,其实是老板们内心对企业的“焦虑”作祟。
我们焦虑什么?行业太难做,怎么促销产品都不动销,竞品改变了打法,员工难管理,人才难找……种种,天呐,感觉做企业、做品牌每天面临很多复杂的难题!
但是我们痴迷于各大培训课堂的“管理时尚”,又很诧异为何企业经营没有任何好转?
老板们喜欢接受管理新观念,乐于应用新方法,但企业经营并未见好,在语境看来,是我们把事情搞的太过复杂了!
做企业做品牌真的很复杂吗?我们不妨反过来想想,能不能用简单的方式把品牌做起来,把公司运营起来?
为什么要简单?
语境观点
简单是专注的前提,
而专注是成就一切事业的保证。
但为什么容易搞复杂?
因为我们焦虑,因为我们缺乏安全感;
因为我们担心如果我们变得简单,
大家会认为我们头脑简单。
其实,思路清晰、注重实际的人是最简单的。
我们来看看企业把事情搞复杂的几种表现:
1、老板不抓关键问题,遇到难题总向外寻求解决答案
相信很多企业负责人,遇到企业经营难题,往往不去从事情的源头与本质追根溯源,顺藤摸瓜,不抓品牌建设、人才培养、运营机制,更愿意找关系、频繁听课,甚至找一个职业经理人或者某机构、某团队帮其做企业。老板都没深入企业深层去想解决办法,别人又怎么能帮得上忙呢?
2、在本行业做得疲软,时刻琢磨着跨行“捞一把”
在一个行业扎根十年二十年,企业还没有做大做强,品牌还没做到强势,很多老板认为本行业已经没有前途了,进而寻求在新的行业找到突破口,虽属人之常情,但是稍微一琢磨不难发现,自己本行业浸淫多年都很难成就,突然跨行一个门外汉就革了陌生行业的命?
3、战略制定高于云端,执行却没有根基不了了之
相信很多企业不厌其烦的制定企业战略,但是大多不了了之,所谓3年领先,5年上市的企业战略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定战略没根据,没有指导落地的行动指南,当然最后更谈不上环节把控与结果监督,导致战略成为笑话,引发集体不信任。
语境强调,战略就是做正确的事
老板急需换芯片:我们就从复杂到简单开始
语境总结简单做事、正确做事4大关键:
凡事向内求
遇到问题,多考虑自身是否对企业领导、支持不够,多考虑企业顶层设计是否有问题,分配机制是否不具备激励价值,品牌不强势的原因,产品不动销的原因——所有的问题都有答案,顺瓜摸藤更直接。
抓主要矛盾
老板要时刻抓主要矛盾,什么是主要矛盾,了解行业发展阶段与企业发展阶段是主要矛盾,我们的品牌与竞品的差异是主要矛盾,为什么消费者不选择我们是主要矛盾。
多考虑常识与规律,减少一厢情愿
其实我们常说的我们的产品针对什么年龄的客群,我们定位中高端等等,都是一厢情愿的自我感觉,那种博眼球的噱头更是哗众取宠,事物发展的规律都是相通的,掌握了规律与常识也就洞察了人心。
先完成后完善
很多企业一开始做的品牌形象、宣传等工作没有章法,找了咨询公司、广告公司后又期待值过高,迟迟难确定,久久不落地,市场的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过分强调事物的完美容易错过不错的市场契机,所以确定战略定位后,先让品牌、产品、模式、人员在市场历练,持续改进改善。
穿越复杂,正确做事
让我们通过几个案例更直观的认识“简单的力量”如何推动企业成为行业第一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如何从劣势品牌一跃成为全美利润第一、最成功的航空公司之一!
1、只有一种飞机:波音737——飞行员、维护人员的工作很简单;
2、不指定座位:意味着不用找座位,不用提前半小时登机;
3、没有糟糕的食物:实际上,不提供食物;
4、不设中转站:直飞,不用转机,节约燃料,节约时间;
5、避开花一小时才能找到登机口的大机场:上飞机容易,下飞机也容易。
棒约翰(Papa John’s)目前是美国公认最成功的比萨连锁品牌,棒约翰如今已经成长为全美第三大比萨公司,并且无论从发展速度还是盈利能力来说,都是很强的。
1、从一开始的“杂货店”起家 ,一直没有经营重点,最后定位为比萨店;
2、通过整合提炼原料的差异,制定“更高级的比萨”战略;
3、战略取舍,公司将其他的食品舍弃,而集中在高级比萨上,并且以市场的领导品牌必胜客为对标对象,强调“更好的原料,更好的比萨”。
约翰把特别高级的比萨这一品牌差异化战略执行得很棒,以至于“更好的原料,更好的比萨”俨然成了流行语。棒约翰的销售增长两倍于行业速度,利润上升了66%,股票的价格已经是上市时的四倍。
常识让事情变得简单
复杂蒙蔽人的头脑
一旦你做到了简单
生活从此变得简单
企业变得更富
思路清晰,注重实际
简简单单做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