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S简介
经颅磁刺激(TMS)技术虽然只有30多年的发展史,但它已经成为神经内科、精神科常用的诊断与治疗手段,具有无痛、无创、无损的特点。在诊断性检查方面,经颅磁刺激成本低,结果可靠性高;在治疗性的刺激方面,磁刺激又比电刺激技术更安全、更方便、更易为病人接受,可以反复进行。另外,结合经颅磁刺激与脑电图、肌电图、功能性核磁共振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神经元的活动图像,指导刺激的定位,进一步拓宽了经颅磁刺激在医学治疗领域的应用。
TMS原理
它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由仪器的刺激线圈产生脉冲磁场,作用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改变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膜电位,使之产生感应电流,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的“磁刺激”技术。
经颅磁刺激仪可根据不同的脉冲频率对患者的大脑中枢神经产生不同的影响,使用高频刺激可以兴奋大脑皮层局部神经系统,提高皮质的代谢水平,促进多种神经递质的释放,增加大脑皮层的局部血流量,可以提高大脑皮层兴奋性,重构大脑神经系统,让大脑的活力被适当地激活;使用低频脉冲刺激可以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减弱皮质的代谢水平,恢复大脑皮层兴奋性的平衡,让大脑能休息下来。
TMS临床应用
在神经功能康复领域,经颅磁刺激能调节神经递质的传导、修复一些受损伤的神经元,使得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抽动多动症等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脑卒中方面,经颅磁刺激加深了人们对脑卒中病理生理过程的理解,利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脑卒中患者健康侧大脑的运动前皮质区,发现经刺激后的大脑皮质运动兴奋性明显提高,运动功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症状明显减轻。利用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患者,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同时经颅磁刺激对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脑电图无明显影响。
安全性
研究表明,正常人予左额叶20 Hz的rTMS(共500次),在短时间内能增快脑血流速度,提示高频磁刺激对调节脑血流速度方面有一定作用。且受试者血压、脉搏、心电图、脑电图未见异常,提示磁刺激至少在本研究所使用的这种参数范围内,具有安全性。随着经颅磁刺激研究的不断深入,经颅磁刺激在医学治疗方面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目前,经颅磁刺激仪已经被广泛投入使用了,经颅磁刺激仪攻克了传统物理治疗因子难以穿透颅骨屏障的难关,是脑部物理治疗的一次大的突破。但在医治是也有要注意的事项。每天医治的时刻应该在20~30分钟左右,这一时刻的长短与每串影响频率和脉冲数有关。疾病急性期可以每天1~2次,10次为一阶段。连续3~5个阶段后会看到较好的作用,后期加以稳固医治康复的可能性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