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元宝是清朝光绪年间流通的货币之一。由两广总督张之洞率先引进英国铸币机器铸造,属于机制币,之后各省纷纷仿效。“光绪元宝”当时共十九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地方省所铸铜元,皆在其正面上缘镌写省名。计有:1户部;2北洋;3清江;4奉天;5吉林;6浙江;7江南;8广东;9山东;10福建;11湖南;12湖北;13四川;14江西;15河南;16江苏;17安徽;18广西;19新疆;20黑龙江
清江省造光绪元宝十分罕见,其原因是由于铸造时间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从铸造完成到流通发行,很明显一年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故此,清江省造光绪元宝存世量极其稀少,说它是最为珍稀之机制铜元丝毫不为过。此外,清江省造光绪元宝早在2013年的拍卖价格就已经突破300多万价格!长期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可见其稀缺程度。
该币是中国所有龙洋图案银元(包括国外发行的所有银币)中,工艺最精湛,雕工最完美,浮雕感最强烈的品种,镜面平整光滑,纹饰的相惯线(相惯线——现代机械制图学术语,即平面与平面、平面与曲面及曲面与曲面之间的交线。)显得非常清晰,特别是户部一两系列银币铸造精美,字口、纹路和边齿深峻,完全是国外铸造的样币风格。作为准备流通的货币(尽管没有流通),其暗记防伪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可匹敌,钱币表面的包浆醇厚,即便是对银元没有研究的外行也是爱不释手,极具观赏性。
清光绪十四年(1988年),广东首次购进由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的全套造币机械,并聘请外籍技师,开炉铸压机制钱。光绪十五年(1889年)由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制模,广东钱局试制首版机制龙洋—七钱三分银元,并有辅币四种。此币正面中心为满、汉文“光绪元宝”四字,据悉汉字为光绪十二年底时任广东巡抚、著名金石家、书画家吴大澂所书。币文的宝字从“尒”,即将“珤”(读音同宝)的笔画写作“珎”(读音同珍),吴大澂将“珍、宝”合体为一,不愧是精于金石书法的大家。银币背面中间为蟠龙,上为“广东省造”,下为面值“库平七钱三分”,和日后我国各省所铸龙详图样正面全为中文、英文在龙图这面正好相反,故钱币学家称之为“*番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