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
答:本病1周龄内雏鸭很少发病,2—4周龄最易感,4—8周龄也可感染,本病感染率很高,可达90%,死亡率在5—80%之间。嗜眠,缩脖,脚发软,不食,眼周围有分泌物,鼻孔有粘液,粪便稀且呈绿色,角弓反张,慢性病耐过者呈头颈歪斜。除少动、少食、消瘦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外,
主要表现:神经症状,如斜颈、转圈、倒退等。
主要病变有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脑膜炎,以及脾脏呈花斑样变,可见心包及心外膜表面有大量黄白色纤维素渗出,病程长者可干酪化;肝脏肿大,表面有大量纤维素膜覆盖,呈纤维素性肝周炎;气囊增厚,不透明,有纤维素覆盖;脾脏肿大,呈红灰斑驳状;有神经症状的,脑膜充血、出血、水肿。
防治:加强消毒卫生,保温防潮,通风透气,适当密度,全进全出,全价营养等饲养管理工作。
4-7日龄接种注射灭活苗或与大肠杆菌的二联苗,种鸭产蛋前及产蛋中期也可免疫。多种药物有效,但易产生抗药性,应选择高敏药物。
新牧特效药,自配药,效果好,专治鸭鹅浆膜炎,气囊炎,包心包肝包肺。
久治不愈的大肠杆菌。
一天采食量增加,死亡降低。
粪便成型。
二天零星死亡。
三天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