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就是古代用铜制作的镜子,是今天我们所用镜子的前身。用途与今天的镜子一样,是人们用来妆饰理容的一种生活用品。但是,古铜镜除了实用价值外,还是精美的工艺品,它制作精良,形态美观,纹饰华丽,铭文丰富,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考古、艺术、收藏、观赏价值。 近年来,随着收藏热的不断升温,古铜镜日渐受到收藏家和鉴赏家的重视,本报协办、正在举行的山东省文物精品大展上就有不少精美的古铜镜藏品,其中传奇色彩的莫过于汉代四神规矩镜。
铜镜起源传说源于黄帝 中国在什么时代开始铸造和使用铜镜,古史中记载了许多传说。《轩辕黄帝传》说:“帝因铸镜以像之,为十五面,神镜宝镜也。”《玄中记》说: “尹寿作镜,尧臣也。”正如把一些发明创造归功于黄帝一样,古人也将铜镜的使用说成起始于黄帝。这些传说虽然不足为凭,但它却把我们的探索带到了一个古老的年代。
黄帝时期正处在我国原始社会解体的时候,距今约5000年,“尹寿作镜”的传说则要晚一些。1975年和1976年甘肃广河齐家坪和青海贵南承马台的齐家文化墓葬中先后出土了两面铜镜,一下把传说和实际的时代拉近了。据碳十四法测定,齐家文化的年代为公元前2000多年,距今4000多年,属原始社会的解体时期。由此可见,齐家文化铜镜应具有铜镜的初期形式,已距铜镜的始铸年代不远了。 铜镜发展从商周到民国 上古的镜,就是大盆的意思,它的名字叫鉴。
《说文》中说:“鉴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在三代之初,鉴都是用瓦制成的,所以古代的鉴字是没有金字旁的。到商代初年的时候,开始铸造铜鉴,后来鉴字也有了金字偏旁。商周时期,虽然有铜鉴,但是瓦鉴依然通行。到秦朝时期,才开始铸造铜镜,因为镜的使用优于鉴,秦汉以后,镜的使用更加广泛,镜的制作也更加精良。镜以秦为最古,然而秦镜流传到今天的,都是出土之物。因为古代,死人用镜赠于殓者,即用镜殉葬,取其照幽冥的意思,世代沿袭成为风气。因此古代的铜镜大多入土。古镜铜质好的,入土多年,都不会失去其良美的质地。
因此几千年后,仍可以看到古人的伟器。 镜虽然开始于秦朝,但是真正的秦镜实际上难以得到。因为秦朝短促,产物也有限,而且,殉葬的风气也不比后朝,所以现在所得到的最古的镜大多是汉朝的产物。汉镜极为精巧,且多有嵌镶珠宝的。出土的古镜,泽漆光明、花纹明丽、匀净无疵、字画清晰、笔势纵横。汉代的铜镜都有铭文,其铭文都是吉祥语句,如家势富昌、宜子孙、大富贵、大吉祥等。镜的名称则有日月镜、十二生辰镜、尚方御镜、辟邪镜等,不可尽数。大概都用铭文或者作者为其取名字。只有唐代时制有透光镜,镜背的字迎着太阳或灯光时,可以明显地映射于墙壁之上。明代末期,开始有以玻璃为镜子的。清代乾隆以后,玻璃开始大兴于民间。直至民国初年,少数边远地区还有以铜为镜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