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玉器

古玉的工艺痕迹(一)

  • 发布时间:2018-08-04 11:21:01,加入时间:2018年08月02日(距今2486天)
  • 地址:中国»湖南»长沙: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德雅路480号湖南电视台
  • 公司:湖南东方寻宝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向琳紫,手机:15886410991 微信:xlz819030268 电话:0731-83290645 QQ:819030268

古玉的工艺痕迹说白了就是古人加工玉器时留下的工具作工痕迹。从而推断工具的运动方向和加工方式及打磨抛光形式,再结合各时代古玉器加工发展程度及特点,得以判断古玉真伪。需要注意的是,工艺痕迹虽然在古玉辨伪中非常重要,但要判断古玉的真伪,还需要结合其他方面综合判断。 今天我们就结合加工技术、工具及媒介物几方面,来看看古代工匠在古玉上给我们留下了哪些蛛丝马迹~

切割痕迹

为了将大块玉材切开或者出大型,一般会通过切割工艺顺着预先设计的草稿或者玉材上的绺裂对玉材进行加工。通常有以下两种方式:

线切割

使用皮绳、麻绳、金属纽丝等工具,以水和解玉砂为介质来回拉动,来切割玉材。

片切割

使用硬竹片、石片、金属片,以水和解玉砂为介质单向、双向往复或多角度对玉材进行加工。 切割的工艺痕迹在器物的平面上长可见到。

钻孔痕迹 分为管钻、桯钻:

管钻

是使用竹管、兽骨、金属管等空心工具通过水和解玉砂为摩擦介质对玉材进行单向或往复双向的加工。因摩擦面积小,管孔的加工效率比较高,在加工一些大孔洞(如玉琮、玉璧)时使用的比较多,同时也管钻中心留下的玉材也可再利用。

桯钻

使用木、竹、金属等实心工具通过水和解玉砂为摩擦介质对玉材进行单向或往复双向加工。桯钻是用来钻透孔的,因钻头低端细末端粗,钻出的孔洞多为外大内小,俗称“喇叭孔”或“马蹄眼”。也有两面钻孔,形成两边大,中间小的钻孔痕迹。因加工工艺的发展,从新石器时期到现在桯钻的孔洞逐渐演变为上下一般大小的直孔了。 钻孔的工艺痕迹常见于佩戴串绳的孔洞、镂空的起刀处、文字笔画的转折处、高浮雕压地去料处等等。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