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宸博物馆,鉴别明清瓷器

  • 发布时间:2018-08-04 17:30:43,加入时间:2018年07月31日(距今2469天)
  • 地址:中国»广东»广州:广州市华穗路406号保利克洛维29楼03室
  • 公司:广州中宸博物馆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 联系:邹先生,手机:13925168976 微信:x874849720 QQ:2879340026

明代江西省景德镇的瓷器烧造技术,在宋,元的基础上有用提高,制瓷得到了的发展。当时景德镇已经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除正式开设的官窑--“御窑厂”、“厂官窑”烧制御用器外,名窑也有很大发展,出现”官民竞市“的欣欣向荣的局面。    

      宋,元时期,瓷器以单色釉为主;到了明代,五彩,门彩以及各色彩釉才逐渐流行起来。青花瓷器在元代只是凤毛麟角,经过明代的改进和创新,彩推噶个开来并走向完美。

明代瓷器的制作,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根据彼此间的相近关系和不同风貌,又可将这三个时期详划为六个单元:

      早期:(一)洪武、建文;(二)永乐、洪熙,宣德; 

      中期:(三)正统、景泰、天顺;(四)成化、弘治、正德;    

      晚期:(五)嘉庆,隆庆,万历;(六)泰昌,天启、崇祯(包括南明的弘光,永历和洪化)。         

      整个明代,先后有十七个皇帝在位执政,共经历了二百七十六年(南明除外)。

      到目前为止,洪武,建文,弘熙,正统,景泰,天顺,泰昌未发现现有皇帝号款的官窑瓷器之外,另外各期均有年号号款的遗存实物。

明代各个时期的瓷器,其造型。胎骨,胎釉,纹饰,款式等方面,既有称为“大明器”的相同风格,又有各个时期不同的特征:

1.造型:

          一般都显丰.满、浑厚、古朴、器形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2.胎骨:  

       琢器与圆器的胎骨一般都较清代的厚重。永乐、宣德器的器裹很规矩,俗称“净裹”;其他时期的盘,碗类,内壁欠平整,有凹凸不平感。琢器的腹部有多至两层的横向御接痕迹。弘治以前注重修胎,接痕不大明显;正德以后,嘉靖,隆庆、万历及明末各朝,胎骨接痕特别明显,名窑器物尤甚。          

     

明代所有瓷器露胎处(底足、器口等)多有火石红痕的现象,其胎质虽不及清代康熙时的细腻,坚硬,但也很缜密。

3.釉面: 

     特点为釉质肥厚,滋润。青花器中,除宣德,成化,弘治,正德的少数器物釉面洁白外,其余皆为清白色,俗称“亮青釉”。

      这种白中闪青的釉面,贯穿于整个明代的始末。此外,釉面大多均净,少有桔皮纹现象(宣德令论);器口及足边微有垂釉痕迹;又因釉质凝厚,偶见缩釉烈斑。

4.纹饰:            

      伸手当时的画风影响,多为寓意,既无工笔画之板滞,又无圆案画之拘束。画面豪放而潇麗,笔意柑畅而纯熟。

      所画的龙纹多凶,一般为比目眼,猪型嘴,怒发前衡,爪部围成圆型,有三,四,五爪不等,犀利而苍劲;有腾空,行走,飞舞,翘首,回望等多种形象,大有叱喝风云,不可一世之气概。

      晚期龙纹有苍老之熊,与前期不可同日而语。前期所绘凤纹与元代一样,颈部无发毛。因为明代崇尚火德,古仔龙,狮等兽身上多有火焰纹。

      此外,含宗教内的纹饰较为流行。嘉靖以后所画儿童形象,颈部很大,额角及后脑凹出

5.器足:             

      大件器物多为砂底。有名的永乐,宣德大盘,均为质地细腻、光滑温润的白砂底。成化器底则呈糊米状。

   

      器足形状有:直圈足,内潋圈足,卧足,壁形足,平削圈足,深圈足,浅圈足,刮削平足,高足,平底高足,等等。

6.款式:             

      明代以前,景德镇瓷器多不著款;永乐以后,开始在官场器物上书写本朝年号款、干支款、圆记款、吉祥款、私家人名款、等等。

      款字多以青花书写,兼有暗刻,凸印,朱书等。

永乐、宣德、弘治、万历朝有隶隶书款以外,其余多为楷书款,且以六字双行和四字双行为主,亦有极少数为单行横款、竖款、环形款和十字形款。

      一般格式为“大明成化年制”;宣德、成化、正德、嘉靖时亦有少数写“造”字款识;隆庆官窑多写“大明隆庆年造”。

民窑款式多随意书写,草率不规。款字外有加双衡圈或者双方框。书写为止一般于器足地面,也有的在器裹心、口沿、足边或器身上。所有青花书写的款字,色调都比较深沉,无漂浮感。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