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瓷器

浅析元明瓷器上的龙纹形图案时代和价值

  • 发布时间:2018-08-06 16:21:28,加入时间:2018年08月02日(距今2469天)
  • 地址:中国»湖南»长沙:开福区德雅路480号湖南电视台
  • 公司:湖南东方寻宝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詹剑飞,手机:13272491170 微信:Z13274291170

元明时期瓷器上的龙纹种类繁多,为世人 关注。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龙纹装饰的行体特征入 手,对不同时期的龙纹的肢体进行分类和归纳,从而来区 分不同时期的龙纹装饰的变化;通过对龙纹肢体的细部观 察发现龙纹的时代特点。在瓷器上的装饰花纹,对瓷器的 断代有着巨大的帮助,根据对不同时期的装饰花纹的研究, 我们能清楚了解瓷器的时代和它的经济价值。

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奇怪兽。龙能走善飞, 呼风唤雨,上能登天,下能入渊,是神灵和权威的象征。 北宋美术理论家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比较完整的指 出了画龙的“三停九似”说。北京翰海异地拍品征集海选开始了陈经理画龙者析出“三停:自首 至膊,膊至腰,腰至尾也。分成“九似:角似鹿,头似 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 耳似牛.龙作为吉祥的化身深受人们喜爱,所以它不仅 常常出现在铜器、玉器、壁画、建筑材料和服饰上,而 且在陶瓷上也是常见的装饰物。

龙纹装饰的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点,龙的发展 也是一个有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朴素到华丽,从 不足到充实的过程。尽管龙的演变非常的复杂,甚至是 在相同的时代龙的纹饰都有很多变形。以前也有许多学 者都对龙的纹饰进行过研究,也总结很多规律性的知识, 他们从时代的来分析龙纹特点,我想就龙形图案的自身 的结构形态来进行一些研讨。

龙纹的头部特征

元代龙头比较小,细颈多张大口露齿吐舌,上颚较 大而且前凸上翘,头上有鹿角,下颚有须,鬃毛飘动有 向上和向后之分。元代的龙纹饰中是历代龙纹图案中Z 为粗犷豪放,刚劲有力。其绘画风格简练,笔法犀利线 条流畅。龙的头给人以凶猛野性之美。

明代龙头的绘画风格一般可以分为三种形式。明早 期包括洪武,永乐,宣德这些时期的龙纹,它们受到元代风格影响很深,龙头威猛雄壮。头扁长,有张口和闭口两种,张口者上颚长口吐舌,两眼圆睁,有眉一根和 多根,且多为直立式样,有长短须,须多飞舞,有的须卷起, 有的上冲,有的后飘,有双鹿角。它们的绘画风格凝重 豪放,笔法苍劲有力龙头Z是威严。明代早期的龙纹瓷 器数量众多,而且大部分都是官窑的制品,制作精美。

到了明代的中期正德前后,龙的纹样有了一定的改 变。由于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发展,封建制度受到冲击, 有一部分民窑开始烧造有龙图案的瓷器。民窑式样影响了 官窑这个时期作品。中期的龙头部装饰为长形,有平衡感。 鬃毛和眼毛都直立于龙头垂直。两眼平行排列。须上唇有二根飘动,下唇有须有一些飘动。龙发多为后飘和上飘。 龙头呈现的温顺和善的表情。中期的龙的图案有了的定 式,其画风比较写实,图案细致,器物装饰规整。

明晚期以嘉庆,隆庆,万历为代表的三个时代。这 时的龙首上颚比下颚长,鼻子成如意形在上颚顶部,嘴 巴像猪,故被叫猪嘴龙。后期的龙脸多出现正面龙,这 种画法的正面龙的方头宽额,额上有王字样,其样子和 早期比凶猛不足,但很雄壮。我常常说明晚的龙是“牛 头豹脸。”

龙纹的肢体和形态特征

元代龙的体态为四肢和躯干一样粗,有腋毛或腿毛 二到四根不等,腋毛为宽而长的带形,爪有三,四,五爪,以三爪为多。爪有甲且锋利,爪形强劲有力,有双勾和实心两种画法。龙尾可分为鱼形,如意形和一般尖 尾等形式。元代龙背上多有鳍,一般排列整齐,又尖又粗。龙鳞的画法有三种一种为大片鳞采用留白的画法,另一 种为用小笔刻画扁平形的细密的鳞片。还有一种是以斜网格表示龙鳞。元代龙体形轻盈,矫健有力,自由奔放。

元代龙的形态有行龙、立形龙、回首龙、正面龙, 奠定了龙纹作为元明清传统纹饰图案的基本形式。

明代早期的龙体态更为粗壮,但是颈部细长,有像 蛇一说。龙腋毛作飘动状,有多根同向飘动,有中间数 根飘动,有两边向外上卷的,也有向一边卷的。爪有有三, 四,五爪之分。龙大部分都为五爪龙,龙爪尖利有勾。三 爪龙的爪都向后,五爪龙的龙爪,一爪向前,另四爪向后。

龙在元代基础上增加了花草形尾。大片龙鳞以留白为主, 精细的龙鳞为单片绘制,并用颜色的深浅代表龙的阴阳 向背。明早期的龙绘画比元代的龙制作规范,体态犀利, 苍劲有力,有叱咤风云之感。这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关。

龙的形态多样,常见行走状,头尾异向,即头前尾 后;回首龙,头尾同向;立龙,头上尾下,四肢作舞动 状;降龙,头下尾上;更有些表现腾越舞动的龙身体翻转、 绕环、肢体相交。

明成化,弘治,正德时期龙的身体较前期的龙更细长,装饰效果比前期的龙要好。这时期的龙的画面繁缛, 给人一种花团锦簇的感觉。龙不再凶猛,犀利。龙身和 龙尾常常做花枝形变形于辅助图案向呼应。龙爪有了很 多新的变化,如喜作轮式张开涨大状,龙为五爪。龙有 鲫在背部,这时双翼出现频繁。在传统的龙纹装饰中新 的变形大量被采用如夔龙螭龙而螭龙为圆头无鳞,双翼, 两肢体,花形尾。中期的龙在早期的龙基础上吸收和发展, 并且形成了完整的制度。龙纹更加强调装饰作用。

明中期龙的形态以行走的龙Z多,头尾方向相反, 也有首尾同向者,都被称为回首龙。还有舞龙,它呈多 种姿态,有环绕式,即龙体绕成环状于各种吉祥图案穿 插搭配,使龙形图案表现的温和平善。

明代晚期国立衰落,绘画的制度有了很大松动,在 风格上多自然写意,生动不呆板。龙身的形态多用俩种 形式。一种是大型的龙,一种是细小干瘪的小型龙。龙 的姿态还是比较雄伟,奔放。这时龙身多绘网格状鳞片, 躯干上有锯齿纹饰。明后期布局着重立体感,双龙于一 器者多以龙头位置的一高一低作上下应和。

辅助纹饰

元代龙纹器物注重与龙相配的辅助图案,常出现云 纹、海水纹、火珠纹、如意云头纹、莲瓣纹、花卉纹等。 云与海水纹出现Z多,表现龙行于天地之间,云游四方,着重表现龙矫健磅礴、呼风唤雨的气势。火珠多出现于 双龙题材中,表现龙嬉戏争斗的另一面,多为双龙戏珠 或双龙赶珠。少数有单龙戏珠者。如意云头、莲瓣、花 卉与龙纹组合则更具有装饰性。

明代早期龙纹的辅助纹饰主要有云纹、如意云头纹、 海水、火珠、花卉纹、莲池、兽首、莲瓣等,有云龙组合、 云龙火珠组合、云火珠海水龙组合、龙莲瓣如意云头组合、 龙海水兽首龙组合、莲池龙组合、龙花卉组合等,其中 以云龙、海水龙组合Z多。

明代中期的时候龙纹运用有了有很完整的规范。如 行龙多与云,海水,火球一起使用,表现龙在天地间呼 风唤雨的能力。而舞龙多和海水搭配,表现了龙的翻江 倒海气势。龙穿行于莲花和身披缠枝花之间,特别强调 画面装饰效果。

在明晚期除了云龙纹、龙凤纹、云涛龙纹和海水龙 纹题材外,蟠龙戏珠纹、双龙抢珠纹在明代后期更加盛行。 这印证了龙爱宝珠的民间传说。相对来说,明宝珠通常 较大,形如火球,又多数与火焰纹一端相连,故有火珠 纹之称。元代的宝珠较小,多为中空的园圈状。

结语

龙纹的演绎,深刻表现古人的智慧和民族文化的底 蕴,亦不乏帝王的君主意识,龙纹往往是当时那个时代 的社会背景的Z好的体现,特别是元、明、两朝的龙纹。 总体而言,两代龙纹的外观可概括为元凶、明狞、:元龙 头小、身躯长,形体常被绘作细脖、细腿、细爪和尖尾的, 体态轻盈,曲躯蟠舞,给人一种“昂首举爪、遨游在天” 的感觉;明龙凶猛威武,胸前大多饰有曲折的绶带,身 披火焰纹,怒发冲冠,咆哮于海涛祥云之间,以示主宰 权势;这两个朝代的龙纹,虽然不同时期受国力盛衰影 响略有差异,但不同时代的特征又是鲜明的。龙纹是瓷 器装饰上富有意味又有品位的题材,对瓷器断代有着十 分重要意义。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