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玉器

2018红山文化《鱼化龙》玉佩赏析

  • 发布时间:2018-08-07 09:28:00,加入时间:2018年04月08日(距今2683天)
  • 地址:中国»江苏»南京: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河西大街230号5-2C-04
  • 公司:南京市永欣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 联系:刘先生,手机:13611504456

标签: 红山文化玉器 鱼化龙 鱼身 好鲁库 分类: 铜器、玉器、杂项等

愿得鱼化龙归来  青云直上九霄殿

   红山文化以辽河流域中辽河支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因其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

  资料载曰,红山古玉的正式发现,是20世纪70年代的事情。1971年5月,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在北山植树时,意外掘出一件大型碧玉雕龙。从此,人们开始意识到,中国玉雕艺术的源头可能发生在红山文化时代的西辽河流域。

  其后不久,在内蒙敖汉轱辘板壕、克什克腾旗好鲁库石板山,阜新胡头沟等地红山文化遗存中又陆续发现了数批玉雕龙、大型勾云佩等红山文化玉器。1979年5月,考古工作者又在辽西凌源三官甸子城子山找到了具有科学地层依据的红山文化玉器墓葬,从而使红山文化确有玉器成为定论。

  历史学教授雷广臻研究发现,中国古文献记载的黄帝图腾(熊、龙、龟、云、鸟等),均有红山文化玉器与之对应。这些图腾性玉器反映了5500年前红山先祖的生产、生活、生育和生灵情况,而玉龙玉凤则是红山最尊崇的玉器。

  红山文化玉器中,关于龙的玉佩器,最著名的乃为C型龙和玉猪龙,其中玉猪龙形态各异,较多发现。而以鱼身龙头为形的器物,至今较难见到。

  本佩器,为鱼身龙头,造型别致生动,似带微笑,不见凶猛之态,是为“鱼化龙”之象征。器身土沁,自然密布,玉质黄绿,造型鲜活,用刀简练,如写意般直接勾勒出一幅活灵活现之鱼龙神形。此外,细细品赏,亦可见其龙头又有“猪头”之意形,这与“玉猪龙”可谓有渊源关系,并具异曲同工之妙矣。

  关于“鱼化龙”,有论及是指一种龙头鱼身的龙,亦是一种“龙鱼互变”的形式,这种形式我国古代早已有之,为历代民俗、传说衍变而来,其历史渊源悠久,可追溯到史前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时期的鱼图腾崇拜,《大荒西经》有“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鱼变为龙的早期过渡形态。龙就是神化的蛇虫,《海外南经》云:“虫为蛇,蛇号为鱼。”民间风俗早有鱼化龙的说法。《孔子家语》记载:孔子喜得贵子,鲁昭公以鲤鱼作赏赐,孔子因此为儿子取名鲤,字伯鱼。《说苑》中就有“昔日白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的记载,《长安谣》说的“东海大鱼化为龙”和民间流传的鲤鱼跳过龙门,均讲述了龙鱼互变的关系。这种造型早在商代晚期便在玉雕中出现,并在历代得到发展。

  显然,根据本器鱼化龙特征,作为红山文化之作,以其年龄来看,显然更早于商代,因而其以实物形态,实证说明“鱼化龙”之形或者寓意,早于红山文化时期就已出现,而非出于商代中晚期。红山文化“鱼化龙”形,有见网展另一器形,乃C形龙头,延长接自鱼身,造型感觉不甚自然,未知真假。而本器之很大特点,乃在于龙嘴龙眼,极其自然的与鱼身结合,浑然一体,自然而生动。以本人之狭隘眼界,以为其乃最为典型和富有上佳艺术感,且罕见之“鱼化龙”造型作品,是为红山文化玉雕龙或者鱼形器物体系中之珍品矣。

  今上博一展,鱼化龙态,神意呈祥!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