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通宝是明朝是朱元璋时与嘉靖元年开始铸造的铜钱,是明代流通量醉多的钱币之一。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年始铸,天启通宝钱分小平,折二,折十背文复杂,品类甚多。
明熹宗,天启元年八月补铸完其父年号钱“泰昌通宝”,随即开铸天启通宝。
天启二年设立了户部宝泉局,名“钱法堂”,从此由户部主管铸钱。这时全国形成了三个造币中心,分别为两京及四川地区,但天启三年(公元1628年),宦官魏忠贤专权,宦官乱政,滥铸情况又出现,地方钱局大量出现,因此所铸的天启钱版本极多,差异大。钱背文大量的出现记地,记局,记重等形式。此前仅万历时期出现过,但版本有限。所以明朝钱币制式的复杂时期是从天启年间开始的。天启年为了弥补财政的亏空,继以往的方法,仍采用增加铸钱量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全国各省钱局铸造滥钱恶钱,好赚取利润。大量的轻劣钱掺入官钱充数,与明朝前期制钱力求精整美观的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天启通宝”初铸为小平钱,天启二年七月开铸当十大钱。天启五年十月,因官私所铸大钱过多过劣,下令停铸,并由朝廷出白银,回收当十钱,大钱铸期不过三年。
天启通宝,一定难求。在天启通宝的背面,有文字(定)存世稀少。
按明代记重单位换算一斤为十六两,一两为十钱,而明代1斤约合今天的596.82克,所以明代一两约合37克,一钱约为3.7克左右(见张传玺《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手册》)。今天所见明代小平钱一般为重3.4-3.6克刚好为当时一钱重量,天启背十一两钱一般重为34.4-37克,考虑到磨损等因素,一枚天启背“十一两”钱也差不多正好重十钱即一两。这一点在《明史·食货志》中亦有相应的记载:“(太祖)即位,颁洪武通宝钱,其制五等:当十、当五、当三、当二、当一。当十钱重一两,余递降至一钱止。”
“天启通宝”,有徐“天启”和明“天启”之分:徐“天启”是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徐寿辉所铸。徐寿辉(1320—1360),湖北罗田人。1351年8月,与邹普胜等在蕲州(今湖北蕲春)利用白莲教聚众起义,以红巾军为号。10月,攻占蕲永与浠水,被拥立为帝,国号天完,后铸“天启通宝”;明“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于天启年间(1621—1627)所铸造的流通货币。
徐“天启”和明“天启”铸造时间相差270多年,两种“天启通宝”的字体略有差异,“启”字写法亦有不同:明“天启”“启”字中的“户”字,首笔呈“一”状或“、”状,与第二笔断开;而徐“天启”“启”字中的“户”部首笔呈撇状,并与第二笔相连。明“天启”有小平、折二、当十共三等多种版式,大小各异,变化甚多。钱文“天启通宝”四字,楷书,上、下、右、左直读。在其小平钱中,除光背无文者外,有星月、祥云纹和记重壹钱、壹钱一分、壹钱二分,记局户、工,记地京、浙、新、密、云、镇、院,以及背“入”、背“奉旨”和天启、泰昌合号,天启、泰昌合背,天启、万历合背等。在折二钱中,有背星、记值二和记地浙等几种。在当十大钱中,除光背外,有背星月,记重十、十·一两,背记地密、镇、府等几种。这些“天启通宝”,以小平背文“入”、“奉旨“、“壹钱一分”和折二,以及当十背密者等较为稀罕。
作者-- 尺寸直径4.5cm;重43.3g
作品分类邮品钱币>钱币 创作年代暂无
估价RMB
成交价RMB
HKD
USD
EUR
专场钱币 拍卖时间nbsp;
拍卖公司新加坡伯明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2018新加坡伯明翰春季拍卖
作者-- 尺寸直径4.5cm
作品分类邮品钱币>钱币 创作年代暂无
估价HKD
成交价RMB
HKD
USD
EUR
专场钱币专场 拍卖时间nbsp;
拍卖公司香港皇室贵族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2018新加坡中国古艺术品拍卖会
说明重24.6g
作者-- 尺寸直径4.7cm
作品分类邮品钱币>钱币 创作年代暂无
估价NTD
成交价RMB
HKD
USD
EUR
专场钱币 拍卖时间nbsp;
拍卖公司中正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台北中正2018迎春拍卖会
说明明清时期“天启通宝”背“十一两”花钱一枚,外缘錾刻同心圆纹饰,较少见,极美品。建议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