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加坡伯明翰秋季拍卖:汝官窑双象耳旋纹瓶
名称:汝官窑双象耳旋纹瓶
规格:口径:8.6cm/底径:6.5cm/通高:11.6cm
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宋代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汝窑瓷文化又是宋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工艺精湛,造型秀美,釉面蕴润,高雅素净的丰韵而独具风采,在我国青瓷发展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重要标志。汝窑“天下第一瓷”的称号,来源其造型、色泽、开片与质感的开创性,在于其达到了时代巅峰之后,至今仍无可超越的独步地位。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在北宋后期,汝窑专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即“汝官瓷”,简称“汝瓷”。当时的汝州,是北方烧造青瓷中心,“汝河两岸百里景观,处处炉火连天”。汝官瓷烧造于宋哲宗元祐元年到宋徽宗建中靖国(公元1086—1101年)的15年间,后因宋金战乱而失传,南宋时已“近尤难得”。
南宋修内司官窑青瓷既继承了北宋汴京官窑瓷、汝官窑瓷等北方名窑名瓷的造型端庄简朴、釉质浑厚的特点,又吸收了南方越窑、龙泉窑等名瓷名窑的薄胎厚釉、釉面莹沏、造型精巧之精华,如弦纹壶、贯耳穿带弦纹壶、贯耳穿带方壶、鹅颈瓶、琮式瓶、纸槌瓶、鬲式炉、弦纹三足炉、螭耳弦纹炉、贯耳觚、尊、花插等,还有日用的各式洗、盘、碟、碗及杯等。
宋官瓷按用途分为礼器、陈设器、日用器。其中礼器、陈设器占主要地位,因为宋朝时期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祭奠活动,祭天、祭地、祭先祖,这就需要大量的礼器,又因为当时青铜器逐步为瓷器所取代,所以从造型上明显看出宋官窑瓷器中有很多造型古朴的仿青铜器型。且宋官瓷主要为素面,既无华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涂绘,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纹为饰。其胎色铁黑、釉色粉青,“紫口铁足”增添古朴典雅之美,“紫口铁足”是指青瓷胎料中含铁量高达致使制品的口缘釉薄处露灰或灰紫色、而底端刮釉露胎处呈黑褐或深灰色。釉色有多种,有天青、粉青、灰青、米黄、月白、翠绿,北宋官窑中粉青、月白色较多。按古人的评价:“粉青为上,浅白(月白)次之,油灰(灰青)色色之下也”。釉面有大小开片,种类有牛毛纹、蟹爪纹、冰裂纹、鱼鳞纹、鱼子纹。古人评价:“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黑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在制胎工艺上一般为手拉坯素面为主,有印花、捏花、堆塑、镂空等装饰。成形后素烧,然后一次或多次蘸釉、削足、再用支钉支烧或用垫饼垫烧。
双耳瓶,因颈部两侧贴附双耳而得名。宋代南北瓷窑普遍烧造,由于耳的形式不一,名称各异。此双耳旋纹瓶通体施官釉,结合官窑汝窑之特征,釉面沉重幽亮,釉厚如堆脂,温润如玉,整器布满大小开片,口沿、双耳,底沿内外均以描金手法装饰,于淡雅之中彰显富贵之气。观者也可见釉面多层反复细刮,釉光下沉而不刺眼,纹理布局规则有致,造型庄重大方,另”肉腐留骨“也是那时所造,表面画有花鸟图,是一件难得的宋汝官窑佳器。
温馨说明:
1.加强真品、赝品鉴定知识传播,提醒广大藏家理性收藏,尽可能远离赝品、多藏真品!
2.反对对艺术品市场的利益垄断,反对抹黑民藏,努力推动民藏健康发展!
3.加强文物保护正能量传播,呼吁全社会重视并切实加强文物保护,留住中华民族的基因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