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书法

郑孝胥书法多少钱一平尺?书法怎么样?

  • 发布时间:2018-08-09 18:07:17,加入时间:2018年08月02日(距今2486天)
  • 地址:中国»湖南»长沙: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德雅路480号湖南电视台
  • 公司:湖南东方寻宝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向琳紫,手机:15886410991 微信:xlz819030268 电话:0731-83290645 QQ:819030268

湖南电视台《东方寻宝》栏目是以“弘扬传统文化 共襄盛世收藏”为宗旨的一档大型综艺收藏艺术类节目。通过湖南卫视国际频道面向全亚洲进行投放。采用风雅幽默、娱乐互动的形式为您呈上艺术收藏盛宴。采取宝物海选、编排、拍摄、投放“直播”、联线交易等领先运作模式,形成独具特色,联合营销推广文化的概念,旨在突破宝物和持宝人与收藏品投资人士零距离之优势,从而打造一个公正、公信、有权威的对话艺术收藏乐园。

报名流程:

1:初审——先将图片及详细信息发到qq或,并注明您的姓名、电话、所在城市;

2:初审通过,会对您的藏品进行年代和价值的初步评估分析(只供参考)

3:复审:将您的藏品带到公司由权威鉴定专家评估鉴定;专业市场运营官进行市场分析以及价格参考

4:签定委托报名参与电视栏目促进交易        详情可咨询上方联系方式

清朝末年,福建福州人才辈出、英才济济、各领风骚,郑孝胥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郑孝胥,诗书双绝,文能挥毫泼墨、武能带兵打战,诚可谓文武全才,当世无双。

近代著名学者金梁曾撰文评价道:

久闻诸葛大名垂,笔法乃同兵法奇。偶见卧龙一鳞爪,苏龛墨宝海藏诗。

郑孝胥书法苍劲有力,举世闻名,观者皆赞叹。

金梁先生不仅以其书法与兵法相提并论,更称其为诸葛孔明,足见金梁先生对郑孝胥的才能之佩服与推崇。

二、

郑孝胥虽有“卧龙”之雅称,但在光绪一朝却并不得志,尝为封疆大吏之幕僚,出谋划策、行张仪、苏秦之能。

1911年,四川爆发保路运动,清政府任命端方为粤汉、川汉铁路大臣,入川平息风波。端方自觉此次入川困难万方,遂致电尚书盛宣怀,希望能的一人才相助。

端方目的是希望借此次机会,将盛宣怀的幕僚郑孝胥挖走。但盛宣怀看出了端方的意图,于是以“北京少公不得,湖南想可不往”而拒绝。

可见,当时郑孝胥才能极为被人认可,是个抢手货。

我国的交通银行四个大字是郑孝胥题写

三、

郑孝胥虽不被清廷重用,但名声在外。在清末文坛上,郑孝胥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负如张之洞等人,也不得不叹服“自明以来皆不能及也”。

同为“同光体”闽派代表人物陈衍,曾对清末诗坛颁布了一份排名,第二名正是大才子郑孝胥,而第一名却是空缺,完全有一番“我认第二,无人敢认第一”的既视感。

郑孝胥不仅诗为一绝,文章更是冠绝当时。读者皆叹其文笔风流,一时无两。清流派代表人物黄体芳对着郑孝胥的文章赞到:

此调成《广陵散》矣,场屋中未必无知音者,不宜降格,然亦不可愈唱愈高耳。

郑孝胥不仅冠绝当世,书法更是当世一流。

辛亥革命之后,郑孝胥以满清遗老自居,发誓不当民国的官,不承认民国的年号,其诗文书法落款时间全用宣统年号。

隐居在上海之时,以卖字为生,时年郑孝胥一个字可卖二三十两,而当时清华北大的教授一个月才两三百两。

所以,只要郑孝胥愿意,他完全可以月入千两,成为一方土豪。

但,郑孝胥志不在此,他一心想要复辟大清,对辛亥革命嗤之以鼻、痛恨无比。

曾撰写文章批评幸亥革命“猖狂暴乱,邪说横行,不仁不义,无礼无法”。清帝颁布退位诏书后,郑孝胥满腹愤慨,誓为大清守节。

四、

大清虽亡,郑孝胥的春天却刚到。

同以大清遗老自居的福州老乡陈宝琛,将郑孝胥引荐给了还暂居在故宫里的溥仪,64岁的郑孝胥终于等来他人生的巅峰时刻。

溥仪见到郑孝胥后,如遇救命稻草,妄想复辟大清有望。于是便任命他为“任懋勤殿行走(皇帝老师)。不久之后,郑孝胥起草各项“复辟”计划。

这些计划非但没有让溥仪看到希望,因复辟计划需要大量开支,使得溥仪在故宫的生活捉禁见肘。

就这样郑孝胥“引咎辞职”,开始了一个人的放逐生涯。

五、

然,北京政变,冯玉祥赶走了住在故宫里的溥仪,被迫移居天津。

郑孝胥听闻溥仪宜居天津的消息,便从上海赶往天津见溥仪。

时值,日本欲在东北培养代理人,彼时张作霖不合作,日本人操纵皇姑屯事件,害死了张作霖。

日本人想到了溥仪,在日本的诱惑之下,溥仪与日本人一拍即合,也得到郑孝胥的认可。

然而,作为帝师的陈宝琛却极为不认可,认为与日本人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北上东北容易,想要会来就难了。

郑孝胥却反驳,东北是为大清龙脉所在,日后必定东山再起。

就这样,郑孝胥开始误入歧途,开始了他汉奸生涯。

到东北之后,郑孝胥向溥仪陈诉了他的三大预言:“大清亡于共和、共和亡于共产、共产亡于共管”。

郑孝胥主张依靠日本人的力量,他日必可重回紫禁城。

以郑孝胥的路线,大清若要复辟成功,必然要实现共管,即与列强一同管理中国。

于是郑孝胥便四处奔走邀请列强共管中国,首先邀请行列便是日本,之后是英国。

如果说,招商引资,中外合资搞搞企业,那也就罢了。但郑孝胥却将这一主张上升到了军政行列,已然是出卖国家主权、出卖国家尊严,坐实汉奸之名。

六、

1938年,郑孝胥逝世于长春,一辈子以复辟大清为己任,不惜出卖国家主权换取大清国运绵长。

就这样,一个诗书双全,文武全才的大才子,一失足成了汉奸,晚节不保,着实令后人惋惜慨叹。

假如,没有那份复辟大清的执念,也许有时另一番景象。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