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佛像的市場需求如何

  • 发布时间:2018-08-09 18:28:30,加入时间:2018年04月09日(距今2581天)
  • 地址:中国»广东»深圳:深圳市南山区东滨路荔源广场B栋806
  • 公司:深圳中天艺术品管理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陈经理,手机:18588223233 微信:ccc18503051331 电话:0755-36304503 QQ:262300692

用铜或青铜铸造,表面鎏金、可移动的佛造像,俗称"鎏金铜佛像".这种佛像是供宫廷、寺庙、使用;它的出现始于两汉,盛行于隋唐,延续至明清。到民国,乃至现代的港台地区,鎏金铜佛像仍在使用。鎏金铜佛像的种类有若干,常见的有释迦牟尼、观音、文殊、普贤、天王、母度等。目前,在兰州、西安等地的古董摊上常出现一些好似很下的鎏铜佛像,令收藏者真假难辨。

鎏金铜佛像的断代和鉴定是件比较难的事,但如能加以科学考证和分析,是会识别出真假的。下面介绍几方法:

看造像特征以断代

各时代的佛像有各时代的造像特征。这是我们断代的主要依据。

汉和十六国时期,佛像方脸,面目平和,头发平直,为坐式。这一时期的佛多为单的,尺幅较小。例如1989年1月,四川绵阳何家山东汉晚期崖墓出土一株铜质摇钱树,树干上铸有佛像5尊,每尊高6.5厘米,头后有横椭圆形光,头顶有肉髻,双眼微睁,两耳较大,上唇有髭,穿通肩袈裟,右手施无畏印相,左手拳执,结跏跌座佛衣下垂呈"U"形,绕于手腕,垂于足前,这是我国发现的时代zui早的铜佛像了。1972年,甘肃泾川县玉都有乡出土一尊带华盖鎏金青铜佛像,高19厘米(包括伞盖、底座),重0.5公斤,由可拆卸的四部分组成:华盖、背光和头光、置于狮子莲花座上的佛身、四足底座。小巧玲珑,工艺精湛。笔者考证,它的铸造和流传到泾川的时代在公元四世纪末到五世纪初的十六国时期,造型上继承绵阳摇钱树上的佛像特征。

北朝(北魏以后),佛像头为盖碗式,长脸而瘦,高鼻大耳,闭目凝神,面目清癯,高额发髻,呈螺旋式,披袈裟,袒右肩。有的结跏跌坐,有的盘腿坐,掌心朝上。佛座或为点腰较矮的须弥座或为4足方座。有的头攮 项光,有的身后有背光,皆尖,周围作有火焰纹。北魏造像还有一显着特点是主佛两旁常为1至2菩萨,多为立姿。

隋唐时期铜铸造像,头扎莲花冠,脸庞发圆,腮发胖,高额髻,身着僧祗支,外披袈裟,宽衣下着百褶裙,垂于双足。座下有双层4足高床或单层4足,项或背光为较粗的尖楣形。

宋代铜佛像以菩萨像居多,有的高发髻,脸上胖下尖,身段高长。有的腿为一拱一掉,左手臂放于拱腿上,右手往下垂搭,平按于座上。衣裙稍有褶,掉于腿后,左手盘于腿上,右手于腹前伸。佩戴缨络,身坐两层莲花的细腰圆座。宋代出现了普贤、文殊、观音铜像,坐于长方形四腿座上或像背、狮背、狲背上。河北正定隆兴寺内有大悲铜菩萨像。通高22米余,共有42臂,造型体型纤细颀长,比例匀称,衣纹流畅,富于宋代艺术风格。

蛤清铜佛像以刺头居多,有的刺头顶上有肉瘤,大耳,下颏有一道肉褶,脖有一至四道肉褶,肉褶越多,年代越近。胸前有的铸有"ㄊ"字,披袈裟、袒胸、盘坐,掌心一般皆朝上。莲形或山形座相对前代高,底座无锉痕。铭文或于座腿前。坐姿多样,腿或一盘一掉,或一拱一掉。宋喀巴皆戴" "形帽。色重显红,金水发黄厚。

藏佛与汉佛也不一样,藏佛胸高乳大,汉佛胸平乳小。嵌松石者多为藏佛,刺头者皆为汉佛。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这件11面观音,就是典型的明、清藏传佛教鎏金铜造像。

1、憨态可鞠的五方佛造像。

大理塔藏金属佛造像中,五方佛造像约占一半,均为单尊(个别有一佛二胁侍的形式,亦为单尊组成)。其发式、衣饰、手印、坐姿等,带有浓厚的唐代汉地佛造像风格,唯面相与之迥异。唐代风格的面相,以“妙相庄严”为特征,而“大理佛”则是面露笑容,朴实平易的凡人面相(多数佛陀头部微向前倾,显得谦和有礼)。从雕琢工艺上对比,“大理佛”较唐佛显得粗犷,特别是眼睑的雕法,犹如两条细缝,打磨也不如唐佛精细。这种面相上的特征可以用“憨态可鞠”来形容。即使把众多不同风格的唐宋佛像放在一起,我们仍然能够从“大理佛”这一面相特征把它从中区分出来。

2、别具一格的阿嵯耶观音造像。

阿嵯耶观音造像虽源于印度,但传至大理地区后,成为阿咤力教徒信奉的主尊,世代相传。在造型上,已成定格,如高发髻和左11,右10瓣的束发带编花结;发冠上的化佛(结禅定印的阿弥陀佛);双臂和右手腕带联珠形钏;“曹衣出水”式的薄裙和“U”字形衣纹;清瘦的面庞和蜂腰(俗称“细腰观音”)等。这种装饰特殊,面容、身材姣好的男性观音像,确为南诏大理国所独有。

截至目前,收藏于国内外博物馆的阿嵯耶观音像,不到20尊,其来源均为古塔所藏文物,除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维修古塔出土者外,余皆为1925年大理地震时从塔上掉下后散落民间,又辗转入藏国内外各地博物馆。据悉,在大理民间尚存10余尊。笔者曾见过3尊,其中1尊与上述特征相同,当属大理国遗物。另2尊虽整体形似,但细部已多处简化,疑为元、明时期所铸。

南诏大理国金属佛教造像,除五方佛外,以观音造像为多,其中杨枝观音又占观音造像中的大多数。

杨枝观音的造型,很明显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主要特征是:身材略显胖,体态基本垂直,身上飘带搭在两手挽中再直垂于双腿;额宽颐丰,眼睛微闭,面露笑容,酷似大理佛陀的形象。这种类型的杨枝观音颇具地方特色,可视为大理本土观音造像的典型代表。第二种类型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