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瓷器

外销瓷

  • 发布时间:2018-08-12 09:50:41,加入时间:2018年04月28日(距今2572天)
  • 地址:中国»广东»深圳:深圳市龙华区清庆路1号文化创意产业园2栋11楼
  • 公司:深圳汉东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 联系:陆经理,手机:17688921275

  考古发掘证明,中国陶瓷外销至迟始于唐代,当时是作为特产随丝绸输往国外的。在今朝鲜、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斯里兰卡、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巴林、约旦、叙利亚、苏丹、埃及、坦桑尼亚等国都出土了中国唐、五代时期的陶瓷标本,品种有唐三彩、越窑青瓷、刑窑白瓷、长沙窑瓷器、广东梅州市梅县区窑瓷器等。长沙窑就是以生产为主的瓷窑。

  18世纪前期,欧洲的英、法、荷兰、丹麦、瑞典等国被允许在广州设置贸易机构,使中国瓷器在欧洲的销售量达到历史上的高峰。据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记载,每年仅巴达维亚一地远往欧洲的瓷器就达300万件之多,如果再加上其他国家及中国商人直接运往欧洲的瓷器,其数量之巨是可想而知的。明、清时期的主要是景德镇的青花瓷和釉上彩瓷。许多瓷器的装饰图案是依照外商从欧洲带来的样品由中国画工精心摹绘的,题材大致包括纹章(又称徽章)、人物故事、船舶及码头风景、动物花卉、鱼草、博古等纹饰。在广州生产的"广彩"瓷即属于这一类。

的市场前景

      160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阿姆斯特丹拍卖1602年马六甲海峡抢到的葡萄牙“克拉克号”商船所载瓷器,这批瓷器是明代万历时期的青花瓷。此举使中国青花瓷以“克拉克瓷”之名远扬欧洲,一度成为奢侈品的代名词。有行家认为,欧美市场主导的拍卖行情自1604年至今,时间超过400年。

  2006年是一个分水岭。此前专场拍卖的数量少,上拍品有限。这一年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迅猛发展,中国收藏者开始满世界寻找古代艺术品,推动了各类艺术品价格的高涨。2006年开始,在纽约、伦敦市场上每年都会推出中国的专场拍卖。当年7月伦敦“中国艺术周”期间,明清的拍卖价格直线上升,一对清康熙青花龙纹带盖将军罐、明嘉靖青花葡萄牙文瓶、明万历外销青花长颈瓶,成交价均超过20万英镑,标志着明清的拍卖行情进入到了一个新时期。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