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早期的官铸银元是从清光绪十五年即公元1889年由广东开始的,次年流通于市场。这一时期较有代表性的银圆有:“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三分,俗称“七三反版”。因此币制作精美,比当时市面流通七钱二分币重一分,以致虽大量发行但民众乐于储存,市面还是难得一见,目前收藏市场估价为8-10万元。而“七三反版”之后改制的七钱二分银圆,俗称“七二反版”更是清代银圆中的收藏,因此币有英文出现在币 面,清政府以不合体例而未正式投产,仅保留三枚样币,曾被估价30万元而不可得。
我国清代银圆虽然制造时间不长,但是有许多珍品币流传,这些难得一见的藏品,在近年的拍卖市场中却屡 有出现,如:浙江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圆,2004年拍卖成交价为27.5万元。奉天省造库平银 一两光绪元宝: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铸,孤品,现藏台湾鸿禧美术馆,1991年6月在美国加州拍卖会上以18.7万美元落槌,现市场估价150-200万元人民币。陕西省造库平七钱二分光绪元宝:光绪二十五年 (公元1899年)铸,市场估价为30-50万元人民币。值得一提的是此币与其他四枚全套曾在2003年出现在北京拍卖市场,这套银圆系陕西省委托英国伯明翰-希敦造币厂代铸样品,因陕西设局铸币计划未能实施,因此 只完成试铸币存档,因此在收藏界颇为珍贵,起拍价达到120万元人民币。
大清铜币的种类众多,大清铜币”当十铜圆共有二十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铸造者外,地方各省所铸铜圆,皆在其正面中央镌刻阴文或阳文省名简称。计有:1、中央户部;2、直;3、吉;4、奉;5、汴;6、鄂;7、湘;8、川;9、云;10、滇;11、川滇;12、赣;13、闽;14、粤;15、浙;16、苏;17、淮;18、皖;19、东;20、宁。其中,吉字最少;川滇、云字次之;滇、赣、苏、浙、东字再次之;余皆多见。但是市面上留下来的藏品,品相好的,市面上却不多见。这其中户部的大清铜币尤其少见。
清代当时铜圆铸造之初,清政府并没有对铜圈的纹饰图案,作严格的规定。因此,各省局所铸造的铜圆其币背皆采用龙型图案,但龙型各异,种类繁多。清代当十铜圈一般为光边,也有少数省局铸有齿边当十铜圈。也有极个别的省局铸造了大于常品,或厚于常品的当十铜圈。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为整顿圜法,下令停铸“光绪元宝”,改铸“大清铜币”,并由中央统一颁发祖模,故“大清铜币”的背龙图案相对比较统一。
户部大清铜币像这种币,一直以来都是大收藏家梦寐以求的,刘益谦曾说,对于这种极具收藏价值的藏品,收集到便是缘分,福气。现在市面上流通的,大多数为赝品,因为真品“户部大清铜币”存世量是非常少的。
大清铜币版式繁多,尤以当十者为最。多位清帝在位时发行过铜币来作为流通货币,铜币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使交易逐渐便利起来。而如今,大清铜币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许多收藏家对大清铜币爱不释手,而收集多种多样的铜币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目标。
东字版大清铜币户部造藏品品相精致,其审美风格独持。其包浆入骨,熟旧自然,深打字口清楚,流通痕迹明显,边齿过关,龙鳞清晰,具有极高的投资价值和收藏价值。
大清铜币,学名清代机制铜圆,铸造始于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止于1911年(宣统三年)。铸造流通时间尽管只有十余年,但其鼎盛时期全国共有十七省二十局开机铸造铜圆。十七二十局先后铸造的当十铜圆,各不相同,版式繁多。仅以明显区别划分,其版式亦有数百种之多。
清代机制铜圆版式繁多,尤以户部者为最。清代末期开机铸造铜圆的十七省二十局,无一不铸造当十铜圆,而二文、五文、二十文铜圆则仅有部分省局铸造。故本文所列铜圆收藏方法,仅就当十铜圆而言。
清代机制铜圆的铸造由广东伊始,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两广总督德寿与前总督李鸿章奏准仿香港铜仙铸造机制铜圆。机制铜圆较之方孔铜钱铸造精良,市商乐用,流通顺畅。次年,清政府即谕令沿江沿海各省准许仿铸。尔后,全国各地纷纷开机铸造铜圆。故当十铜圆的铸造地各异,这是区分不同当十铜圆的最明显特征。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首先便可以从此处着手,按照当十铜圆的不同铸造地,进行收藏。大清铜币(户部)”,背面是一条栩栩如生的神龙。在中国,收藏家极其喜欢这枚钱币,因为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在民间传说,“大清铜币(户部)”背面的龙,能增加一个人的气运,使其时刻在龙气的保护下,趋吉避凶。所以这枚钱币一直深受收藏家的喜爱 “大清铜币(户部)”收藏价格难以估量大清铜币版式繁多,尤以当十者为最。多位清帝在位时发行过铜币来作为流通货币,铜币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使交易逐渐便利起来。而如今,大清铜币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许多收藏家对大清铜币爱不释手,而收集多种多样的铜币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