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即《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
,比喻金中之精坚不可摧者;“般若”,意为“智
慧”;“波罗蜜”,意为“到彼岸”。
《金刚经》通篇讨论的是空的智慧。自古至今有不
少书法名家写过《金刚经》,让我们能在品鉴《金
刚经》的空的智慧的同时,欣赏历代大家写经的书
法名帖。
1、《集王羲之书金刚经》
此为唐代行书碑刻。唐元序集王羲之书。该碑石久
佚,拓本传世很少,以明南子兴藏拓本 佳。现藏
故宫博物院。王羲之的行书平和简静,遒丽天成,
深受唐太宗李世民的酷爱,贞观初年下诏出内府金
帛,广为征集王羲之真迹,其后唐代诸帝亦都好王
字,于是集字刻石之风盛极一时,著名的有唐咸亨
三年所刻的《怀仁集王右军书三藏圣教序》、开元
九年所刻的《唐兴福寺碑》,而《金刚经》是继此
二刻的又一重要集王字石刻。
《金刚经》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人生的大问题:
“云何应往,云何降伏其心-”也就是滚滚红尘中的
芸芸众生如何才能降服心中乱七八糟的想法-如何才
能使得自己身心清静-这其实是所有的科学想要解决
的人类的最终问题,是需要每一个人都好好想一想
的。
2、柳公权《金刚经》
此柳公权早期作品,有剑拔弩张之势,然细察之则
一招一式颇富变化,方劲整饬中寓清灵通秀之气,
其一点二画,一如刀斫般齐整,干脆利落,节奏明
快,极富动感。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即负盛名
,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 他的书法
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
上,初学王羲之,后师颜真卿,以瘦劲著称,所写
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 为精
妙。
3、苏东坡《金刚经》
由苏东坡手书的《金刚经》,集佛学至尊《金刚经
》高深哲理与文坛泰斗苏东坡传神书法于一体,为
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书法佳品。苏轼与佛禅也渊源颇
深,他不仅熟读佛经,深通佛理,更是将佛学思想
渗透到其文学创作之中。这段经文是苏轼被贬谪海
南儋州时候所写的,一生荣辱沉浮的苏轼在这个时
候已经超然物外,就如他所说:”非谪居海外,安
能种此福田也。“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金刚经》的“无住”精神,可以缓解现代人的压
力感,使其保持澄明心性。当今时代是一个拜金主
义、享乐主义盛行的时代,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
个五光十色目不暇接的世界。但是,人切不可成为
物质的奴隶,陷溺于拜金主义的狂潮,从而导致精
神家园的失落。面对汹涌澎湃的物欲大潮,必须咬
定青山不放松,以金刚般若大智慧斩断物欲,才能
将生命提升到天心月圆的光明澄澈之境。
4、清·雍正《金刚经》
雍正是位奇特的帝王,出色之才华、刚强之性格、
传奇般的政治生涯,皆令人感叹。
雍正御笔《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册页为行楷,此经
是雍正于康熙五十三年抄写,当时他还是和硕雍亲
王,尚未即位。书法平和规矩,充分见出一位有志
帝王的修为与静气。
现在金刚经已经不止是局限于精神方面的需求与净
化,各类名家手抄版金刚经已经成为收藏界新宠。
说到收藏这一行,首先想到的是名人字画、珠宝玉
器,不会有太多人联想到一本古籍。实际上,有的
古籍不比字画、珠宝的价值低。
2005年,成都一位古籍玩家,就捡了个漏,花2万多
买了一本南宋《金刚经》孤本,三年后卖了160万。
这本古籍还有幸成为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镇馆
之宝”
。
雍正 《金刚经》
尺 寸:28.5×38.5cm×39
款识:康熙五十三年岁次甲午十一月二十三日,虔
祝育拙法弟初度,破尘居士熏沐斋书,雍王。
钤印:越力(朱文)、破尘居士(白文)、和硕雍
亲王宝(白文)
质地:绢本
2009年,此册由北京匡时拍出人民帀4032万元天价
,刷新雍正个人及清宫御笔类作品成交纪录。
北京匡时2012春拍中国书画夜场在北京国际饭店
举槌。傅山《小楷金刚经册页》从1200万起拍,
终以1800万的价格落槌,此件拍品之前估价为RMB
000,尺寸是:
23.5×16cm×24 。
承德市著名书法家高荣昌的两幅作品在“为青
海玉树当卡寺重建慈善义拍活动”上拍得15.5万元
,拍卖所得善款全部捐赠给寺庙,以帮助其重建。
据悉,此次拍卖活动在北京市龙城丽宫酒店举
行,义拍活动没有底价,完全是一场慈善和艺术的
结合。活动中在展示高荣昌的一幅瘦金体20米《金
刚经》长卷时惊艳全场,上千名企业家踊跃举牌,
终拍得13万元;另一幅瘦多金体《心经》拍得2.5
万元。
不论是精神层次的享受,还是对书法文化的喜爱
。金刚经已然成为收藏界的新宠。
欢迎藏友们咨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