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切齿刀(直)-65E-055.01
马切齿刀(弯)-65E-055.02
马为什么要搓牙-
首先,马作为草食动物,在进食时需要长时间的咀嚼,经过细细研磨的草料进入胃肠道后,营养才能充分被吸收。牙齿不好会导致咀嚼不完全,没有经过充分研磨的草料在消化道就不能被很好的消化吸收啦,会导致马匹出现营养不良以及结症、腹痛等问题。
另外,人在咀嚼的时候牙齿是“吧唧吧唧”的上下运动,而马儿的臼齿在咀嚼的时候是水平运动,像研磨机一样把草料慢慢磨碎,所以马的上颌宽于下颌。
解剖结构和咀嚼运动的特殊性使得马匹上颌的臼齿外侧缘比内侧缘长且锋利(上图),因此马儿很容易伤到口腔。而下颌的大牙则相反,内侧缘更长更尖,如此又容易伤到舌头(下图)。想像一下如果我们的牙齿长这样(不敢想象),得多糟心。
通过定期的口腔检查和挫牙,兽医会将马的臼齿打磨的尽量平整,这样既能保护口腔和舌头,又能保证马的咀嚼能力。
说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原来给马搓牙是这么回事,不过只有做过牙齿矫正的人才知道什么是“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那种酸爽会让你想要把所有的牙都拔掉。
腕骨包括七块短骨,排成上、卞两列,位于挠骨与掌骨之间。上列四块,由内向外,称为:挠侧腕骨(内腕骨)、中间腕
骨、尺侧腕骨(外腕骨)和副腕骨,下列三块,由内向外,称为第2腕骨、第3腕骨和第4腕骨。
掌骨包括三块,由内向外分别称为第2掌骨、第3掌骨和第4掌骨。
第3掌骨,又称大掌骨或管骨,是三块掌骨中的一块,位置居中,为管状长骨,长约22厘米,管围约9厘米。大掌骨的上端较大,下端稍小,骨体呈柱状,前面及两侧圆滑而隆凸,后面较平坦。
第2掌骨及第4掌骨,又称小掌骨。小掌骨的上部与第3掌骨之间形成骨间沟,并以骨间韧带相连。小掌骨上端粗大,下端尖小,末端稍增大,称为掌骨下端膨大部。第4掌骨长约16厘米。
某生产队栗毛焉一匹,初步诊断患部在球节以下,后来进行削蹄检查,在左前蹄内侧白袋部发现分裂,井向上方蔓延,深达蹄壁中层。患畜呈中度的支跋,确落为白线裂。十天的住院治疗,慢步时跋行消失,两个月后,跛行行完全消失,以治愈。患畜的治疗,以蹄壁剥离术为主,并配合压迫蹦带及装上连尾蹄铁,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所谓白线裂是蹄壁与蹄底间的角质(白线)腐败和其结合部的一部分呈现分离的病症。其原因为广蹄和蹄壁蹄角质不良、削蹄失宜和硬地机械作用所致,育成马的发病率较乘骑马和赛马为高,其理由主要是因为马体在成长过程中,蹄也同样不十分成熟。但是,目前对育成马白线裂仍处于缺乏具体实地调查状态。作者对其呈现的症候作了调查,现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