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在河南省禹县,因古属钧州,故名。钧窑从唐代兴起,到北宋已达到了鼎盛,金元时期开始影响北方诸窑,形成了庞大的钧窑系。与定窑一样,钧窑既属于官窑窑系,也属于民窑窑系。为我国五大名窑、八大窑系之一。
一窑出五彩: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钧官窑”钧瓷釉色以窑变紫红釉为主,变化丰实自然,五彩渗化,交相辉映,宛如蔚蓝的天空中出现的彩霞。钧瓷以窑变艺术,不仅受到民间的青睐,更受官廷的偏爱,并把钧窑垄断为官窑。北宋晚期,宋徽宗在夏朝建都地禹州“钧台”设官窑,专门为宫廷烧造御用品。至此,钧窑集中能工巧匠按照宫廷设计,不计工本,精工制作。其造型端庄古朴,胎质坚实,工艺严整;釉色五彩缤纷,莹光玉润,变化神奇自然。
那么如何辨别钧窑瓷器的真伪?
首先,看其制作工艺。钧窑瓷器从初创伊始的“唐 钧”,历经宋、金、元,直至民国时期的仿钧都采用的是手拉坯工艺。
2、将新仿的钧瓷放入含有酸性等带有腐蚀性的溶液中浸泡,虽然也可以使瓷器表面失去耀眼的浮光,达到做旧的效果,但是釉面往往显得十分呆板,在放大镜下可以看到伤痕。
3、作伪者有时也意识到了上述方法给钧瓷釉面带来的损害,所以也采用含有油类的软布进行抛打,同样可以使釉面产生出柔润的效果,但是与真品釉面光滑细腻的手感明显不同,作伪处理过的钧瓷釉面触摸时有油质感。
4、 在酸性物中浸泡之后,马上以土覆之,作出人为的土锈,且这种土锈渗入釉中,很容易使收藏者蒙骗上当。其实根据近几年来北方出土的钧瓷,以及在钧台窑发掘所 获得的大量钧瓷标本来看,钧窑瓷器面上的土锈很少,出现大块土锈粘结的现象更为少见,大都呈现出一种光洁细腻的效果。有些作伪者以粘合剂作出的土锈粘结假 象,实为弄巧成拙、画蛇添足之举。
5、人为剥釉现象。作伪者有时故意在钧瓷的底足部分剥去一部分釉层,露出胎质,以期达到给人以年代久远之感觉。 由于现代仿钧与古代钧瓷真品的制胎原料源于同一产地,故其胎色十分接近。但是与真品的自然剥釉仔细对比就可以发现伪品的破绽:真品的剥釉断面基本上是直 茬,伪品的剥釉断面是斜茬。
本次征集范围
名家字画:中国古代及近现代名家书画
精品陶瓷:古代各窑口到代官窑器,以宋五大名窑、元、明、清官窑瓷为佳。
翡翠玉器:高古玉,明清和田玉,A级翡翠为上,要求玉质佳、雕工精。
杂项清玩:竹木牙雕、文房四宝,田黄,鸡血石,金银器,青铜器等
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