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五大名窑之一钧窑,始于宋而终于元。钧窑产地在今天的河南禹县(宋时为钧州),以当时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最负盛名。钧瓷的特点是先烧素胎,出窑后施釉二次烧制,由于工匠们在釉料中掺有少量的铜为着色剂,因此在还原气氛中出现高温铜红乳浊釉。即在天蓝或月白釉上窑变出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玫瑰紫、海棠红、葡萄紫等多种釉色交相汇融,变化万千,灿若云霞,美轮美奂。“夕阳紫翠忽成岚”,这是宋代诗人对钧窑釉色的写照。钧瓷造型考究,色泽莹润,神韵独具,一改前朝青瓷独步局面,为世人所称道。
器型
钧瓷造型设计十分严格、规整,且形态自然,品种多样,多为仿古。做工考究,重视釉色变幻是钧瓷的主要特征。钧瓷器皿以陈设瓷为主,常见的有尊、洗、盆、炉等器物,比例协调合理,器型古朴典雅,无不精工巧制,给人以美的享受。官钧传世品多为花盆、碗、盘、炉、钵、洗等,民钧以日常生活用瓷居多,除碗、盘外,还有注子、盏托、罐、枕、瓶等。
胎釉
北宋的钧瓷,胎土淘练精细,胎泥陈腐彻底,无颗粒不均匀现象。烧制成型后,胎质略厚,坚硬致密。其釉层凝厚、釉质乳浊,纹理沉着,玉质感强,釉表多有流淌,棕眼甚多,釉面变化十分丰富。常见的有灰蓝、月白、天蓝、玫瑰紫等。由于釉料中掺入铜的缘故,加上精湛烧制,釉层中即出现强裂的窑变,淡青中泛出美艳的红彩,如秋天的海棠红得鲜亮欲滴,如盛开的玫瑰红得发紫,如蓝天彩云灿若晚霞,如此等等,美不胜收,令人神怡心醉。钧瓷以红为贵,古人云:钧窑见红,价值连城。这句业内行话,足以说明钧瓷红斑的珍贵。钧瓷以釉色美而见长,器表没有任何人为的装饰,但由于冷却时釉子上下收缩温度不一致,釉的活动方向和流淌纹路长短不同,釉面往往留下不规则的线状流动痕迹,呈现出“泪痕纹”、“兔丝纹”、“蚯蚓走泥纹”、“珍珠点”等。其中,“蚯蚓走泥纹”是鉴定宋钧瓷的重要依据和特征。这本是一种非人为的缺陷,是其在烧制过程中釉面发生微裂,高温下其他物质渗入而自然生成的一种状态,然而却因釉色与纹路交相出奇而为人们所倍加喜爱。
款识
宋钧瓷器基本上无款识,传世的尊、盘、洗、盆类,部分器物底部刻有1—10的数字铭文,最小为十号,一号为。据专家们考证,凡底部刻有1—10数目的钧窑瓷器,均为当时宫廷所置用,民窑钧瓷则不见刻有数字或文字。
想要找正规的平台吗?想要出手你的藏品吗?想要让你的藏品上拍卖吗?只要你的钧瓷确定到代,确实是精品,我都能帮你操作,
征集范围:瓷器、玉器、金银铜器、木器、中国字画、油画、珠宝、竹木牙角雕、金石篆刻、雕 塑、纺织(十字绣除外)、工艺品、文献、邮品、票证、徽章、奇石标本、珠宝首饰、杂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