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钱是古代汉族民间信俗,指清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个皇帝的铜钱,据说有挡煞、防小人、避邪,旺财之功效,为中国传统民俗风水用品,始于清末,经百年传播,衍为民俗,是中国历史上五位帝王在位期间所铸造并流通的古钱,又称“帝王钱”。
五帝钱有大五帝钱与小五帝钱之分,大五帝钱指的是秦半两、汉五铢、唐朝的开元通宝、宋朝的宋元通宝和明朝的洪武通宝,现在说的五帝钱一般是指小五帝钱,是顺治通宝、康熙通宝、雍正通宝、乾隆通宝和嘉庆通宝。
五帝钱兼具了帝王之威和民族之神。在古代,民间信仰的是君权神授的思想,认为帝王的权力是天授予的,只有帝王是沟通天地的神的化身。五帝钱正是凝聚了这样的帝王霸气和中华神气,成就了一番伟业。帝王的威严和气势远远散播国内外,可见其帝威和民族气势之强大。作为他们所铸的古钱是唯一留给后人的附有帝威的灵物,真正的五帝钱既珍贵又难得。
用古钱做成的收藏艺术品,也对普及古钱文化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单以“十帝钱”为例,把它们按先后排成一串,可以看出铜钱在依次缩小,这与清朝逐渐衰落的历史不谋而合。每一枚古钱的背后,都承载了历史变迁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