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早期青花瓷碟真那么值钱吗

  • 发布时间:2018-08-22 02:36:08,加入时间:2018年03月07日(距今2277天)
  • 地址:中国»广东»深圳:南山区粤海街道高新南区六道航盛科技大夏502
  • 公司:深圳市御鉴艺品文化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江,手机:18879857699 微信:boguyishuwang2008 电话:0755-89213690 QQ:18879857699

  古董,古玩,这里面的学问非常深,器物的名称,产生年代,历史价值,经济价值,都要深入研究,还要有一定的学问,不是普通百姓可以经营的。还有真伪的鉴定能力,辩识经验,以前都是师傅带徒弟,外人是不会传授的,这个就是行业的特殊性。

  目前,依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艺术收藏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一、多以投机者为主,这使艺术收藏市场越来越商业化;二、收藏多以个人为主,公共收藏很少,主要是深度研究少、国家支持少。而且关于一些艺术品收藏的公共制度还没有被有效的建立起来。所以致使艺术市场的混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信息处理的不透明、不公开,大家都不理解其中的内幕。但是影响艺术品市场的不应该是艺术品的价格,而应该有学术的参与,它与艺术市场有着重要的关系,这是一门创新的产业,高等学校应该成为其发展创新的主力军,所以学术的参与对艺术品市场的动态、未来发展,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从康熙时期的御用青花制品上,人们可感知一种特别的精神与气质。这种精神就是雄浑不乏精细,华贵且充满力量。康熙十九年景德镇正式恢复御器厂后,在规模和工艺技术上都有了很多创造和革新。在瓷务管理方面,由皇帝亲自选派督陶官,督造宫廷御用器物。清朝陈浏曾赞誉说:“世界之瓷,以吾华为,吾华之瓷,以康雍为”。

  “勤政博学图强盛,事必躬亲求卓越”。这是后人对康熙帝的赞誉,也是影响康熙时期造瓷的精神。康熙时期的瓷器造型多样,品种丰富。大器超过1米,浑厚奇伟。小器玲珑剔透,巧夺天工。除官窑器外,民窑日用也相当可观,青花和五彩器广泛流传,贸易瓷外销增多,兴旺的民窑给景德镇瓷业带来空前的繁荣。

  官窑和民谣互相促进,技术迅猛提高,品种不断创新。康熙时期尽管胎土精细,瓷胎坚密,但在明末器形敦厚的影响下,早期的胎体,仍未能摆脱胎体厚重的特征。到中晚期,胎体彩逐渐变薄,但又有别于雍正时期的轻薄隽秀。从传世的官、民窑器物中可以看出,康熙瓷器大部分都烧制很精细,这首先归功于胎体的精良和制胚成形技术的纯熟。

  清康熙青花龙凤纹墩式碗,康熙青花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

  1、康熙早期青花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也有器身与器底釉色不一致,个别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底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火石红,露胎处能看到一圈细密的旋环痕迹。康熙民窑器中常见缩釉、粘砂、不光滑现象,器物底内釉薄泛白,常见放射状的痕,有的墙同面斜削呈尖状,圈直径大,许多瓶、觚、罐的底出现台阶的形状,其折角处极为挺直,俗称“二层台”或“台阶底”。双圈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流行,尤以夔龙折沿洗、印盒居多,里圈都较外圈矮,两圈间露胎无无釉,圈宽厚。

  2、康熙中期青花由于烧成温度进一步提高,胎体洁白坚硬,断面有如“糯米糕”。很少有杂质,胎体薄厚适中,注重修胎。釉面有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面硬度高,浆白釉面略显疏松,偶有开片,还有一种亮青釉。中期青花瓷器圈没有早期大,有的端经过打磨,光滑呈泥鳅背状,但没有后期雍正青花的滚圆,少见火石红,胎釉结合很紧密,器内外壁及底釉色基本一致。当时还出现用精细淘洗的浆泥制成的瓷胎,俗称“浆胎”,产品有水盂、印泥盒等,胎体偏轻。

  目前,拍卖会仍然是主流艺术品交易买卖的唯一正式渠道,国内的拍卖会也日益成熟完善,与艺术品市场和收藏群体一起成长。可以说,初期的混乱是一个必经的阶段,将来肯定会越来越好。所以我们收藏或投资艺术品,将来要想变现,终还是要通过拍卖会来实现,也就是说,这件作品后必须要面对主流市场,接受主流市场的运作。所以,在投资收藏之初,就应该意识到这一点。

  商品是体力劳动为主的产物,比较容易制定出标准;而艺术品如同高科技产品,是脑力劳动为主的产物。如果说高科技产品还可以以它所创造的生产潜力宋衡量它的价值,艺术品则主要是对人们精神的影响,其价值难以衡量。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