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艺术品能够交易价格过亿,这的确是过去没有想象过的事情,艺术品如果说单件过亿,这绝对不是一个随随便便收藏或普通玩一玩乐一乐的事,而是跟财富有关的事情。
艺术收藏者的平和心态非常重要,实践经验在充盈,但缺乏财力和运气,藏品依然与你无缘。财力和运气都到了,没有辨别真伪的能力和诚恳的研究姿态,甚至不能发现藏品是否具有潜在价值,藏品一样与你无缘。因为艺术品收藏的真正意义在于鉴藏,既要懂又要爱。针对艺术品收藏应该不断地学习研究,研究藏品所涉及的艺术观念、艺术历史、艺术价值等。前面谈到,艺术品收藏不能带有过强的功利目的,现在不少所谓的收藏家充其量只能算金融家,将艺术品收藏当做一种投资手段,终目的是为了以钱生钱。真正的艺术品收藏首先具备眼力,即便商界名流或政界精英,也不可能有时间进行相关的专业研判,还是需要专业人才来为之把关;其次还要注意藏有所取,你喜欢并准备投资那种类型的艺术品,如果面面俱到,且不说精力和财力受限,单就一个门类的收藏,也牵扯到非常庞杂的知识系统。一个类型搞清晰了,再逐步渗透到其他领域才能行之有效。
景泰蓝,也叫珐琅。古代生产景泰蓝的工厂就叫珐琅厂。珐琅是译音,珐琅的工艺早是由阿拉伯人发明的。珐琅自元代传入中国,先进入上海,上海人当时把珐琅也称为“佛郎”、“佛林”,后来逐渐地称为“珐琅”,珐琅也传到了日本,日本叫“七宝烧”。
景泰蓝以明代的制品为佳,明代景泰蓝的主要原料是珐琅料,是一种玻璃质材料,都是透亮而不发磁。珐琅的主要原料是石英、长石瓷土等,用碱、硼砂作熔剂,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
清代在内务府造办处设立了珐琅作,景泰蓝工艺比明代有发展,胎薄,掐丝细,镀金金水较薄,但金色很鲜亮。清代景泰蓝多数不用珐琅,而用彩釉料,无论何种颜色,其釉面不透明少光亮。彩釉比明代要鲜艳,色彩变化更丰富,器物较少砂眼,图案文饰繁缛丰满,但不及明代的自然生动。清朝好是乾隆时期,数量多,品类多,质量好,胎体厚重,镀金厚润。
在上海的旅游纪念品商店中,景泰蓝经常摆在显眼的地方。也难怪,景泰蓝是京城工艺美术的奇葩,也是与玉雕、花丝镶嵌、金漆镶嵌、雕漆、内画、漆画齐名的工艺美术“燕京八绝”之一。
一直以来,国际收藏家很看好中国景泰蓝,珐琅器在国际拍卖中屡屡创出拍卖佳绩。陈克涛告诉记者,2002年,香港佳士得秋拍的“明景泰御制掐丝珐琅缠枝番莲莲蓬盒”成交价1057万港元。在2009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清乾隆“御制铜胎掐丝珐琅春寿宝盒”一对以1150万港元拍出,清乾隆“御制铜胎掐丝珐琅海水云龙图八方瓶”以700万港元价格成交。而在2008年上半年佳士得的拍卖会上,一对“清乾隆掐丝珐琅胡人像”拍卖成交价达到6500万元……
一直以来,国际收藏家很看好中国景泰蓝,珐琅器在国际拍卖中屡屡创出拍卖佳绩。陈克涛告诉记者,2002年,香港佳士得秋拍的“明景泰御制掐丝珐琅缠枝番莲莲蓬盒”成交价1057万港元。在2009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清乾隆“御制铜胎掐丝珐琅春寿宝盒”一对以1150万港元拍出,清乾隆“御制铜胎掐丝珐琅海水云龙图八方瓶”以700万港元价格成交。而在2008年上半年佳士得的拍卖会上,一对“清乾隆掐丝珐琅胡人像”拍卖成交价达到6500万元
到了明代,中国在珐琅制作上有了很大发展,尤其是在景德年间,由于皇帝酷爱珐琅,其制造工艺日趋成熟,形成了具有中国工艺特色的珐琅艺术。珐琅的品种也日渐丰富,除了盒、盆、碗、烛台等日用品以外,还有花觚、鼎、尊等大的摆件;装饰图案更是多姿多彩的人物、花鸟、动物、果实、风景等;为重要的是创造了许多新的釉色,仅蓝色就有钴蓝、天蓝、宝蓝、普蓝、粉青等。
竞拍人在拍卖过程中要对自己的竞价行为负责,拍品成交后21天内,如果竞拍人能够提供鉴定证明拍品是赝品,可以要求撤销交易。
应该说,收藏有价值的东西,是我们的一种文化习惯,无关贵贱穷富,重在玩物赏心。
不可否认,当今收藏繁荣是这个世纪毁灭掉中国仅有的古代文物和自然资源疯狂的劫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