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瓷器

瓷中奇葩:“清三代”珐琅彩瓷的鉴赏

  • 发布时间:2018-08-22 09:37:43,加入时间:2018年08月17日(距今2554天)
  • 地址:中国»安徽»合肥:合肥市包河区徽州大道5136号滨湖世纪城临滨苑
  • 公司:安徽古钰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叶国兵,手机:18205691305 微信:Lsq994712 QQ:564967541
乱象一:两百元进的货卖一万二 一位来自河北的摊主,将从外地批发过来的一个瓷盘,美化成“官窑”,卖给了一个小伙儿。200元批发的现代工艺品,卖到了12000元的高价。“这种事儿多吗?”“不少。”“就没有发现是赝品回来找的?”“当然有。有的买回家经检测之后是赝品,买家回来找要求退钱的情况。但信誉没了还得退钱,这买卖肯定不划算,摊贩便“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乱象二:价格“高低不就”真品难卖 “现在市场上的古陶瓷,95% 的都是现代工艺品或者是做旧的仿制品,不敢买了。买卖不好还可以挽救,信誉丢了,生意也就没了。 古陶瓷“水太深”,让众多的陶瓷收藏爱好者望而却步。导致的结果是,真品古陶瓷也卖不上高价甚至卖不出去。 “现在来买陶瓷的心理是:高不成低不就。价位高了怕上当受骗,低了还是怕自己亏了。 乱象三:想买真品找不着地儿 据了解,北京曾经就有东西“晓市”的存在。就是天亮之后便散市的市场,当时多是一些清末的遗老遗少。家族败落之后便拿着留存下来的一些“老东西”到市场上去卖,但又碍于面子,就去“ 赶早市 ”。在“早市 ”中,淘到好东西的几率还是比较高的。这一传统倒是在一些城市仍有留存。 “水太深”让陶瓷收藏门槛提高,陶瓷收藏者纷纷“转粉”,转而追寻玉石青皮等。陶瓷生意不断萎缩,收藏圈也不断缩小。谁让古陶瓷市场变得这么乱?如何挽救日益萎靡的古陶瓷市场呢? 造假、仿品方面 赝品泛滥,诚信缺失,是导致古陶瓷市场紊乱走向萎缩的根本原因。要想重振古陶瓷收藏 ,就得培养一个真品圈子,培育真品市场。不论是内行人还是外行人,都可以踏入这个圈子。不像是赝品混杂的市场,只有眼力极高的内行人才敢踏入,外行人只有被宰的份儿。另外,可以通过举行鉴赏会、陶瓷知识讲座等,普及陶瓷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陶瓷、爱上陶瓷。瓷器,英文名是“China”,它诞生于中国,代表着中国特色,蕴含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古陶瓷收藏 ,不仅是一种爱好,一种投资,更是一种文化保护,一种民族情怀,一种文化传承!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