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老房子进行抗震加固,按新规定不允许这种结构体系了,想改造成框架体系,把原砌体承重区域改成梁柱传力,进行托换,请问这种托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如何实现这种转换?
1:注意点:
(1)置换梁不能产生过大变形,同时要满足业主对净高的要求;
(2)置换梁两端的框架柱要满足承载能力要求;
(3)框架柱的基础除满足承载能力要求外,还不能产生过大沉降。
解决办法是将置换梁做成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梁,利用预应力产生的反向弯矩来平衡外荷载,截面高度可以做得很小。置换梁两端的框架柱如果有原柱,可采用加大截面法进行加固;如果原先没有柱,可采用现浇新柱。框架柱的基础如果地基土比较硬,可采用加大基础或另设独立柱基的方法;如果地基土比较差,可采用锚杆静压桩基础。
2:咱们在做加固改造项目的时候,比如植筋,植筋长度大家都习惯性的写15d,或者25d,但是这些都不是计算出来的,我看那个后锚固规程,按那里面的公式计算的话,植筋长度特别长,有的要一米多。。现实中柱子都得穿透了。。
1)植筋的锚固深度应通过《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15.2.2及15.2.3的公式计算得来,或者《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6.3.1及6.3.2计算得来,两者的计算公式一模一样,并无差别。
2)施工时采用的10d活着15d的锚固深度均是错误的,这些最早的根源是:在我国植筋技术兴起及规范未统一之前,施工单位按照国外植筋胶厂家的技术手册选用的深度,施工单位未经甄别而不分抗震等级,不分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分施工因素及材料因素盲目的沿袭15d的锚固深度的错误做法。
3:国家标准图集13G311-1第11页,5.2条明确指出:承重结构植筋的锚固深度必须经设计计算确定;严禁按短期拉拔试验值或厂商技术手册的值采用。
4:按照规范的公式计算,一般情况下受力钢筋植筋锚固深度在25d左右,构造钢筋会相应乘以0.6或0.3的系数。基本上没有出现大于1m的情况。
5:如何进行加固设计,相关标准有哪些?
A:加固设计应根据原设计图纸、工程现状和当前载荷要求,确定那些构件哪些方面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按照现行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最相关的专业规范有:
GB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CECS 25:90《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
CECS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GB 50144《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标准 》
GB 50292《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 》
GB 50023《建筑抗震鉴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