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作品:
据《潍县志稿》记载:潍县郭氏是当地四大世家望族之一,明成化年间从山东高唐迁户入潍县,其第六代传人郭尚友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中进士,官至太子太保、户部尚书,之后郭家人才辈出。郑板桥在任时,郭尚友之孙郭一璐任江西饶州知府,其两个侄子郭伟业(字质亭)、郭伟勣(字芸亭)为潍县名士,都擅长诗词歌赋和书法篆刻,与县令郑板桥志趣相同,天长日久,他们成为推心置腹的至交。作为地方名绅,郭氏兄弟还是县令兴办公益事业的得力帮手。《潍县志稿·人物》载:伟业、伟勣兄弟乐善好施,积极支持郑板桥倡导的救灾赈灾、捐助义学、架桥铺路、加固城防、修建庙宇等公益事业,深得郑板桥倚重。恰巧,郭氏兄弟的母亲刘老夫人是江苏扬州以南的瓜州人,与郑板桥是扬州老乡,他们的关系更加密切了。 乾隆十七年(1752)秋,郑板桥辞去官职,但他并没有马上启程离开潍县,而是在郭家南园旧华轩居住了半年之久,到翌年春他才辞别郭氏诸友返回故乡扬州。在借寓郭家南园过年期间,时逢郭母刘老夫人寿诞,他特意选购了绿桔、香橼和橄榄三种南方水果呈献刘老夫人,并赋诗一首:“江南年事最清幽,绿桔香橼橄榄收。持赠一盘呈阿母,可能风景似瓜州。” 在扬州靠卖画为生的日子里,郑板桥亦不忘与郭氏兄弟信函往来,写诗赠画,虽远隔千山万水,且人已垂暮苍老,但他仍十分怀念与郭氏兄弟的那段真挚友情。郑板桥在《画兰竹寄郭芸亭》诗中写道:“元日画兰竹,远寄郭芸亭。万水千山外,知余老更青。”郭伟勣生前将毕生钻研的印章篆刻之学集著成《松筠桐荫馆集印》一书,多达6卷,郑板桥为该书题写书签。
郑板桥作品又称文物,郑板桥作品被视做人类文明和历史的缩影,好的郑板桥作品由品相与历史底蕴,经历无数朝代起伏变迁,藏玩之风依然不衰,甚而更热。其中自有无穷魅力与独到乐趣
郑板桥作品拍卖成交价格 | |||
状态 | 名称 | 成交价(RMB) | 时间 |
已结束 | 郑板桥 兰石 | 8514万 | 2018年6月28日 |
已结束 | 郑燮 1756年作 竹石兰蕙图 立轴 | 4600万 | 2011年6月7日 |
已结束 | 郑板桥 1764年作 竹石图 立轴 | 3795万 | 2011年11月17日 |
已结束 | 郑板桥 竹石图 | 3696万 | 2018年5月17日 |
已结束 | 郑燮 双松兰竹图 立轴 | 3360万 | 2010年12月11日 |
已结束 | 郑板桥 (款) 竹子 | 3300万 | 2018年5月23日 |
改革开放30年里,如今的收藏或从事古玩业的人约7000万,当你想投资或收藏古玩时,必须要有基本的知识。
1.切忌贪婪,价格便宜,完整漂亮或捡漏的心理。
2.多参观博物馆,古玩市场,多看些正规收藏资料书籍,多看多学--少问少买。
3.初级阶段——从小件的小价钱的藏品入手——或买些标本学习研究——来提高自身的鉴赏水平。
4.多和藏友交流,本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态度来学习。要不耻下问。
5.交流的途径,有群交流,贴吧交流,等等,其中切合实际的群交流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约束,方便快捷。
郑板桥作品鉴定,郑板桥作品交易,郑板桥作品修复,郑板桥作品拍卖,郑板桥作品交易。
个人专场,藏品推广,鉴融融资,无论您需要购买一些藏品或是想通过一个交易平台把您的藏品做一个盛大的宣传,这都将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藏品可以快速成交,精品藏品送由上海香港澳门新加坡台湾美国等地拍卖
征集范围:
1、瓷器:精品瓷器;元、明、清为主,宋瓷为佳;
2、玉器:翡翠玉器,古玉,和田玉等;以“润、透、白”为佳;
3、书画:以古代名家字画为主;
4、杂项:各类精品杂项,如佛像、石章、各类雕刻、陨石等;
5、青铜器:各类器具;宝剑,铜镜,佛像,鼎;金银器等;
郑板桥作品真伪鉴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