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或者由拍卖行转到收藏家是古玩产业链的终端。在终端的古玩流动性就变得特别差。大家都是放在手里等待升值后再拍卖。以往曾经拍卖过的有记录的物品,往往放置几年后拍卖的价格会更高。
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品位以及古玩的稀缺性,都具有不同的行情价格,不了解古玩基本价格的收藏爱好者,必须求助商家。
弘治一朝的釉上五彩瓷基本是成化威风凛凛威风凛凛的延续,所用颜色有红、绿、赭、黑、孔雀绿等,色调恬静淡雅。其中突出的品种是刻花填彩。刻花填彩的制作要领是在胎上先刻出所需图案纹样,上透明釉时将刻好的图案留出,高温烧成后再在白釉露胎处施彩并用低温烧制而成。刻花填彩的泛起,标志着釉上五彩的制作已进入成熟和生长阶段。
正德时期釉上五彩在造型、装饰方面不光延续了传统的特点,还在创新中确立了正德五彩奇异的威风凛凛威风凛凛。正德釉上五彩器制作细腻,多以在白釉上直接绘画五彩图案为主,称为“白地五彩”。多用红、黄、绿彩,绿色多为翠绿和孔雀绿,其中绿色浅中微微闪黄。常以阿拉伯文或图案为纹样作装饰,这是正德五彩瓷的鲜明特征。
明嘉靖五彩云鹤纹罐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五彩瓷经由了数朝的生长,到了嘉靖一朝已相当成熟。此时的釉上五彩瓷器,以色彩斑斓而著称。官窑和民窑都有大量生产,无论其质量和烧造数目都蔚然可观。开创了五彩瓷制作的新时势。此时期在用彩方面,也有一些转变。如官窑瓷器在色彩上较前朝越发富厚,多用红、绿、黄、赭、紫、孔雀蓝等色彩绘。红彩为“枣皮红”;绿色为孔雀绿,分为大绿、淡绿;紫色为艳丽赭紫;黄彩似蜜蜡。此时“黄上红”工艺运用得较为普遍。大面积使用红彩形成了嘉靖五彩极为壮丽浓重的特征。嘉靖五彩造型多为大器,如大罐、大缸、大盘、花盆等。常见纹饰有云龙、云凤、花鸟、八仙、八祥瑞等。
明万历五彩镂空云凤纹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万历五彩瓷仍以前代威风凛凛威风凛凛为主体,新泛起了以镂空工艺和五彩相团结的装饰要领。万历朝的釉上五彩的色彩继续了嘉靖一朝的特点,与嘉靖时期的五彩多有相同之处,都是以红、绿两色为主,其中遮掩黄、等。红、绿彩越发鲜艳、热烈,对比强烈。嘉靖、万历时的五彩器均装饰繁密,色彩壮丽,制作工艺和造型大同小异,因此经常被归于一类器物。但嘉靖五彩多用孔雀绿彩,万历五彩则否则,这是两朝五彩器的主要区别。
天启、崇祯时期的釉上五彩瓷器已不如嘉靖、万历时五彩色泽浓重,色泽趋向柔和,淡雅宜人。用红、黄、绿、紫、孔雀绿等色渲染,纹饰绘画生动潇洒,具有中国文人画的文字情怀。可是有一类五彩器比嘉靖和万历五彩越发浓郁,红色为深红,绿为黑绿或黄绿,青花颜色也发黑。尚有一类厚胎的白地五彩器,施釉较厚,口部多为酱黄釉,多用标志款识。这一类器物多以民窑制品为主。崇祯一朝五彩器发现得不多。
文物作为具体的物质遗存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遗留下来的;二是由人类创造或者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一切有价值的物质遗存。
一般而言,在一个政治及社会比较稳定的社会里,艺术品的供给和需求在总体上是比较平衡的,如果说有上升,也是两合同步上升。但在兵荒马乱或社会大动乱的年代里,两者之间便发生不平衡。中国近代历史上清末、抗战期间,和民间收藏无法保存,人们食不果腹,便大量抛售自己收藏的艺术品。此时艺术品价格便宜,若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和收藏条件,不失为艺术品投资的好机会。中国现代史上的文革时期,把艺术品收藏视为玩物丧志的颓废行为,把珍贵历史文物视为封资修,收藏者和创作者纷纷抛售自己的藏品或作品,一时价格与价值严重脱离,一落千丈,几十元钱能买进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诚然艺术家名气与其作品之间有一定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必然的。因为艺术家的名气可以被制造出来,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各种运作手段,比如媒体的大肆宣传、声势浩大的评奖机制,以及社会职位、地位等外在手段营造出来。但是,艺术作品本身所承载的内在文化价值,尽管可以暂时伪造,蒙骗大众,但时间总是能检验出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