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许人瓷板画市场收藏价值

  • 发布时间:2018-08-25 01:05:02,加入时间:2018年03月07日(距今2619天)
  • 地址:中国»广东»深圳:南山区粤海街道高新南区六道航盛科技大夏502
  • 公司:深圳市御鉴艺品文化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江,手机:18879857699 微信:boguyishuwang2008 电话:0755-89213690 QQ:18879857699

  一般而言,在一个政治及社会比较稳定的社会里,艺术品的供给和需求在总体上是比较平衡的,如果说有上升,也是两合同步上升。但在兵荒马乱或社会大动乱的年代里,两者之间便发生不平衡。中国近代历史上清末、抗战期间,和民间收藏无法保存,人们食不果腹,便大量抛售自己收藏的艺术品。此时艺术品价格便宜,若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和收藏条件,不失为艺术品投资的好机会。中国现代史上的文革时期,把艺术品收藏视为玩物丧志的颓废行为,把珍贵历史文物视为封资修,收藏者和创作者纷纷抛售自己的藏品或作品,一时价格与价值严重脱离,一落千丈,几十元钱能买进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有定力 首先是要忍受精神上的折磨。精神上的折磨是致命的,面对打眼的损失总会心有不甘。如果有心收藏,一定要先在心里问一问自己,面对着从肉体到精神上的全面折磨,应当有哪样一种宠辱不惊的“定力”与“精神力”。

  何许人则以国画的泼墨法,在瓷器上绘山水,墨分五色的中国画效果在瓷板上跃然而现,充满生气。王大凡在彩绘人物时,不用玻璃白打底,而直接将彩料平涂于瓷胎,再罩以雪白、水绿后经低温彩炉烤烧制品。由于不用渲染,被称为“落地彩”。邓碧珊是瓷制肖像画首创人,专事粉彩鱼藻,自成一家。

  近些年来,“珠山八友”瓷板画价格上升并非偶热征象,究其缘故原由,“珠山八友”的瓷板画有着雄厚的投资潜力。对于存世量并不多的的“珠山八友”瓷板画真迹来说,它就如“原始股”,升值空间很大。从市场价位来看,现在“珠山八友”瓷板画的价格远远低于昔时同时期、同名气的画家的价格,可以断言,“珠山八友”的瓷板画还具有辽阔的升值空间。2011年5月,中国嘉德拍卖会上,珠山八友之一王大凡的“禹王治水图”粉彩瓷板以920万元成交。2012年,北京保利春拍中,珠山八友之一何许人的粉彩四季山水长条瓷板挂屏(4屏)以2242.5万元人民币成交,刷新八友瓷板作品的价格新高。同年保利秋拍中,“王琦、汪野亭民国主要人物选制粉彩人物山水瓷板(六件)”以3277.5万元再次刷新瓷板画的成交纪录。

  何许人(1882年—1940年)名花滋,安徽南陵人,名列珠山八友之一。何许人曾是景德镇陶瓷艺术界的仿古能手,大量摹仿宋元各人的作品,并开设“红店”自产自销,设帐授徒,著名花鸟画家、雪景大王邓肖禹、余文襄就出自其门下。经由恒久摹仿和学习,何许人不仅扩大了自己的绘画视野和审美情趣,并在回景德镇后,他在陶瓷上创作的许多山水作品和雪景山水多数是结构紧凑,构图大方,用笔流通。浏览何许人的山水作品,可看出画家追求一种平庸无邪、萧散闲逸的艺术境界。常见印款为:“许人”、“那里”、“许人出品”等。

  “珠山八友”成员从事瓷画创作的年月,约莫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月。由于年岁差异,“珠山八友”成员存世作品几多纷歧,其中王琦、汪野亭、王大凡、程意亭、刘雨岑作品较多,邓碧珊、何许人、毕伯涛作品较少。从绘画领域来看,八友取向各有差异,各有特色,山水、花鸟、人物一应俱全。20世纪80年月以后,珠山八友的作品价值直线上升,成为民国瓷器珍藏中的上乘之品。

  根据索思比拍卖行艺术市场综合指数(指数构成包括巨匠油画、现代油画、欧洲瓷器、中国瓷器及欧美古董家具等),以1975年为基数100计算,至1988年的13年中,该指数已跃为740,相当于每年以21%的涨幅上扬,其投资收益率远远高于债券、股票、房地产等投资形式。这种趋势早在本世纪中期就已初露端倪,而到本世纪末及下世纪初,艺术品作为特殊的投资工具,必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日益成为人们更加热门的投资对象。

  艺术品市场诚信体系制度逐步完善的利好,2016年3月24日,文化部继发布《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后,又正式发布《关于贯彻实施〈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的通知》,对贯彻实施《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作出计划部署,强调各地要高度重视艺术品市场管理,认真贯彻实施《办法》,明确行业底线,强化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加强内容监管,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不断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明确管理对象,开展行业普查,要求建立专家委员会制度,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开展行业培训,促进行业交流,维护行业权益,参与公共服务,探索开展信用评价,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真”是指真伪,这是选择的首要条件;“精”是指作品的艺术性在同类里是不是高的;“新”就是指作品的品相好坏;“名”就是指作品的传承递藏背景是否明朗。传承记录近越来越受到收藏界的重视,连带过去的拍卖图录和出版物都被抢购一空,说明了大家对传承的尊重,也就是对作品过去的历史、对前辈收藏家的尊重和认同。另外有一个因素是因为做假和做伪的手段越来越高明、复杂,有一个良好可靠的收藏传承,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能给我们带来一份安心和踏实。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