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艺术品收藏和投资,很多人经过一段时间,会发现难免走了弯路:初得到的一些艺术品都是很喜爱的,后来却发现并不喜爱了,感觉买错了。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就是冲动。
“文物”一词曾见于《左传》,原意是指古代的礼乐典章制度,如“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到了唐代则泛指古代遗物,如诗人杜牧有诗曰:“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澹云闲今古同。”现代意义的“文物”概念范围十分广,既可包括青铜、陶瓷、玉器、字画等,又包括寺庙、宫殿、城垣、桥梁之类的古代遗迹,统指在古代由人类创造的,已成为历史的,不可再生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各种实物。
自明代以来,斗彩便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创烧于明朝成化年间,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传世成化斗彩瓷器图案绘画简练,内容主要是花鸟、人物。它的做法是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绘图案的轮廓线,罩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按图案的不同部位,根据所需填人不同的彩色,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明人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
成化时期是瓷器发展的鼎盛时期,有句话叫“明看成化,清看雍正”,意思就是成华瓷器在明朝各代中是拔尖的成华时期瓷器有2个主要品种,一个是青花,一个是斗彩。
古往今来,我国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瓷器大国,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大明成化年的佳品瓷器,是众多大收藏家搜刮的对象。
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在香港苏富比中以2.8124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2.24938014亿元)成交,并刷新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之后。专家预测,将带动新一轮的瓷器投资热,而受瞩目的当属成化年制的瓷器。那么成化年制瓷器又该如何鉴定呢?
辨胎釉——釉质肥腴,润如凝脂,成化瓷器胎质具有洁白、细密、干涩的特点;胎体常秀美而轻薄,如迎光则呈牙黄色或肉红色;釉色微微闪青,抚之如婴儿的肌肤。
“明承元制,凡朝廷烧制瓷器,必由内府定夺样制。”(《大明会典》)说明元代已有官窑瓷器。洪武二年(1369),“设厂于镇之珠山麓,制陶供上方,称官窑,以别民窑(当时,珠山为蠹山)。设大龙缸窑、青窑、色窑、风火窑、匣窑、大小横窑六种共二十座。”(《景德镇陶录》)。
辨彩料——“姹紫”一色独具特色,色如赤铁,成化色彩效果具有清雅。色彩特征为:鲜红色,艳如血,厚薄不匀;鹅黄色,娇嫩透明而闪微绿色;杏黄色,闪微红;水绿、叶绿、山子绿色,皆透明而闪微黄;蜜蜡黄,色稍透明;赭紫色暗;姜黄色浓光弱;姹紫色,色浓而无光。
恒: 收藏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方有建树。倚财恃重,能聚物于一时,未及收藏之髓,亦不能持久。
收藏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高雅的文化艺术活动,是一种物质上,精神上高雅的享受和情趣。中国文化艺术几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也凝聚了文艺收藏的风云沧桑。社会文明的整体进步,在促进文艺创作繁荣的同时,也推进文艺收藏的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经济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不少人喜爱收藏文物,加之政府实行宽容政策,为收藏的兴盛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人崇拜,迷信名气,崇尚权威,一直以来似乎是收藏的好标准。很多收藏家,特别是是对艺术行业不甚了解的人,常以艺术家的职位、头衔来判断其作品是否值得收藏,这是非常传统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官僚主义作风的结果,这种现象在官本位的国家里特别流行。然而,在当下,如果还以这种思维和眼光来进行收藏,则是非常荒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