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通宝在大平军连捷,各地反清起义风起云涌下,清军疲于奔命,清廷惊慌失措。这时,清朝的军费开支大增,而税额收入大减,再加上战争的影响,导致财政拮据,为了筹款继续镇压太平军,缓解财政危机,于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清廷被迫鼓铸大钱。《大钱图录》说:“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军务日滋,清饷不能继,寿阳相国权户部议,请铸当十大钱,兼增铁冶以供度支。旋推及当五十,当百钱。巡防王大臣续请铸当五百,当千两种。”说明咸丰大钱是在迫不行已的情况下铸行的。“咸丰重宝”始铸当十大钱,继而又开铸当五十、当百和当百以上,并令全国各省迅速铸造推行。“咸丰重宝”铸行情况十分混乱复杂,当值等次,大小轻重,铸造材质,铸造工艺,文字书体,钱文等,在各局甚至在同一局监内铸造时,都差异很大,以至有当值大小和钱体大小轻重倒置的,此外还有铁钱和铅钱。
咸丰重宝材质有哪些,哪些最值钱?
正是基于这一特殊情况,咸丰钱及其大钱在各类泉谱中占有比重是除两宋铸币之外者,以至于咸丰钱还有专门泉谱乃至专局泉谱,由此可见一斑。尽管如此,却又因为其铸局多铸量大,流用与非流用,样钱与试铸等品类同样繁复。可以这样说,无论多大的家,亦无论多久的藏泉时间,至今仍无人敢言已经见过咸丰年间各钱局官炉所铸的全部泉品。
而在版式形制繁复的咸丰钱中其中有一式钱较为特别,那就是宝泉局所铸咸丰重宝当十戴书铁钱,该钱钱文由清代著名书画家戴熙书写(泉界的普遍看法,也存争议),书相俊朗端美,独具个性特征。其铁钱遗存今已不多,最为珍罕者乃为其铁母钱,收藏价值颇高。
而在历史上各朝铸行铁钱,往往会有以铁母为范,用铜材铸非流用样钱,此即是我们称之为的铁范铜钱,简称“铁范铜”。那么宝泉局戴书咸丰重宝当十钱流用品为铁钱,其会不会也有铁范铜钱呢?回答是不能否定其可能性,而要肯定,在诸谱不载的情况下,那就得看有无实物存世了。检点愚帐中所藏,早年曾猎获一品戴书咸丰重宝当十铜钱,其钱铸制亦是规整有加,然若以铁母论,自感还有差距,故可断其铁范铜钱。藉此,时至今日,特将其帐中择出,拍照亮相,发于博客公展赏析,孰是孰非,实物实证即可知晓矣。
首识书相。一眼可识,本品面文“咸丰重宝”四字,书法风格独特,“咸”更为尤显,正是那“戴书”版无疑。其文字书写庄重,笔划有力且横直竖立,布局协调。其背穿左右满文宝泉,其中“泉”字满文书写亦见个性,特征与铁母和铁钱一致。而背穿上下汉文“当十”二字,与面文书意一致,颇见力道,端庄俊朗。毫无疑问,就其书相而言,本品出满文“宝”字上下圈之间笔划稍粗,有所粘连外,其余皆与铁母高度相似,若以铁范铜断之,则其出于铁母,难以否定,故其乃官炉出品,书相无异无邪,其门可开矣。
在诸多咸丰大钱之中,应当推举咸丰重宝当十钱币为最。铸期最长、数量、版式最多、流通最广,无一不在咸丰大钱中占据首位。自咸丰三年起,宝泉、源、直、蓟、济、德、陕、巩、福、苏、浙、河、武、宝昌、云、川、桂、黔迪、伊、、叶儿羌、库车等钱局均先后铸造咸丰当十大钱,并投入市场与小平钱同时流通。除了宝安钱局仅见部分样钱外,其它各个钱局均有大量不同版别,不同形式,甚至不同材质,不同大小的当十计值重宝。
咸丰重宝当十是中国收藏价值币种之一,价值高达几百万。咸丰重宝历史悠久,精雕细琢、几乎完美,实为艺术品市场中千年不遇的第一珍藏货币。自古以来古钱币爱好者最关心并争相收纳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