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和一亩田艺术机构的藏家朋友聊及此事,起初曾对他收藏的初衷表示怀疑。在他看来,希望通过收藏获利实际上是在自寻烦恼。因为经济学已证明了艺术品作为一种投资工具意义甚微,很难取代证券等其他金融工具,难以作为抵御金融系统风险的有效工具。收藏本身包含了储藏和维护的成本,他说开始做收藏至今一直在付出,没有红利或利息。不过,他谈到的另外一点我非常认同,收藏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收藏者到底选择了什么样的藏品。
古玩界不论经营者还是投资者,不管搞哪一品种的,没有谁不想得到老而精的珍稀绝品。许多人终其一生寻寻觅觅,或留下一堆破烂,或倾家荡产。吾人亦曾追“官窑”瓷器跋山涉水于乡间,求“三代”铜器而误入歧途之经历。一夜暴富地美梦也曾使我垂涎三尺。但经过反反复复的挫折和实践,我对古玩业由肤浅的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深刻的理性认识。总结了“四不追”:一不追三代(指青铜器不追夏商周),二不追官窑(指瓷器),三不追珍、稀、绝品,四不追富翁。
何许人则以国画的泼墨法,在瓷器上绘山水,墨分五色的中国画效果在瓷板上跃然而现,充满生气。王大凡在彩绘人物时,不用玻璃白打底,而直接将彩料平涂于瓷胎,再罩以雪白、水绿后经低温彩炉烤烧制品。由于不用渲染,被称为“落地彩”。邓碧珊是瓷制肖像画首创人,专事粉彩鱼藻,自成一家。
近些年来,“珠山八友”瓷板画价格上升并非偶热征象,究其缘故原由,“珠山八友”的瓷板画有着雄厚的投资潜力。对于存世量并不多的的“珠山八友”瓷板画真迹来说,它就如“原始股”,升值空间很大。从市场价位来看,现在“珠山八友”瓷板画的价格远远低于昔时同时期、同名气的画家的价格,可以断言,“珠山八友”的瓷板画还具有辽阔的升值空间。2011年5月,中国嘉德拍卖会上,珠山八友之一王大凡的“禹王治水图”粉彩瓷板以920万元成交。2012年,北京保利春拍中,珠山八友之一何许人的粉彩四季山水长条瓷板挂屏(4屏)以2242.5万元人民币成交,刷新八友瓷板作品的价格新高。同年保利秋拍中,“王琦、汪野亭民国主要人物选制粉彩人物山水瓷板(六件)”以3277.5万元再次刷新瓷板画的成交纪录。
何许人(1882年—1940年)名花滋,安徽南陵人,名列珠山八友之一。何许人曾是景德镇陶瓷艺术界的仿古能手,大量摹仿宋元各人的作品,并开设“红店”自产自销,设帐授徒,著名花鸟画家、雪景大王邓肖禹、余文襄就出自其门下。经由恒久摹仿和学习,何许人不仅扩大了自己的绘画视野和审美情趣,并在回景德镇后,他在陶瓷上创作的许多山水作品和雪景山水多数是结构紧凑,构图大方,用笔流通。浏览何许人的山水作品,可看出画家追求一种平庸无邪、萧散闲逸的艺术境界。常见印款为:“许人”、“那里”、“许人出品”等。
“珠山八友”成员从事瓷画创作的年月,约莫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月。由于年岁差异,“珠山八友”成员存世作品几多纷歧,其中王琦、汪野亭、王大凡、程意亭、刘雨岑作品较多,邓碧珊、何许人、毕伯涛作品较少。从绘画领域来看,八友取向各有差异,各有特色,山水、花鸟、人物一应俱全。20世纪80年月以后,珠山八友的作品价值直线上升,成为民国瓷器珍藏中的上乘之品。
这些年,身边很多民间藏家为出手收藏的古玩艺术品,来回奔波于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钱没少花,藏品却始终无法出手,甚至很多藏家为此花光积蓄,少则几万,多则二三十万,“套”没解成,反而又被“套”。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今年春拍与往年大的不同,就是拍卖日程的变动,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特别的视角。因此,笔者根据拍卖日程、拍卖平台、艺术品板块与市场周期这四个因素逐点剖析了其对今年艺术市场走势带来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中国经济乍暖还寒,令艺术市场在行情调整的第六年后仍然蹒跚而行,市场各方正期待新周期的来临。